水銀是怎麼來的,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用了這麼多水銀

對古代陵墓的勘探,一直是考古學家窺探古文明、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繼2002年我國考古學家初次對秦始皇陵開始勘探以來,歷經多年,已初步還原了這座偉大陵寢的原貌。整個地宮深度超過30米,足足穿透了三層地下水,地宮美輪美奐,相當於現在的4層樓宇。伴隨著皇陵面紗的掀開,一種神秘物質映入人們的眼簾,那就是——水銀。

水銀成秦朝疆域形狀,水銀為何存在?用途成迷!

根據科學的勘測,結果顯示,地宮中不但存有水銀,而且儲量之大,匪夷所思。這些水銀構成的形狀竟然同秦國統一後的中國疆域圖完全吻合。我們知道,水銀是一種伴有毒性的液態金屬物資。如果有人想要進入地宮,那麼就會因大量吸入水銀釋放出的汞蒸氣而中毒身亡。而且,水銀還可以極好的隔熱,地宮上百噸的水銀可以形成一個密閉的隔熱層,同時還可以殺菌。所以,現代人更願意用防腐防盜來解釋這些水銀的存在。

水銀是怎麼來的,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用了這麼多水銀

但是,部分學者則認為,水銀是秦始皇死後仍然對財富貪戀的表現。因為較其他陵墓相比,秦陵的水銀量顯得尤為突出,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秦始皇20歲起就痴迷於長生不老藥,而水銀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成分,因此,陵墓中大量的水銀是否是秦始皇想在地宮繼續煉丹,即使長生不老不能達成,他也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統治天下,擁有財富的貪念呢?

水銀是怎麼來的,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用了這麼多水銀

但是,部分學者則認為,水銀是秦始皇死後仍然對財富貪戀的表現。因為較其他陵墓相比,秦陵的水銀量顯得尤為突出,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秦始皇20歲起就痴迷於長生不老藥,而水銀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成分,因此,陵墓中大量的水銀是否是秦始皇想在地宮繼續煉丹,即使長生不老不能達成,他也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統治天下,擁有財富的貪念呢?運輸手段有限,水銀從何而來?源頭存疑!

我們剛剛提到,秦始皇陵的水銀儲量超過百噸,這麼巨大的數字,在運輸有段有限的古代,就像是天方夜譚。可是,秦始皇做到了。現在科學家推測的採掘地點是陝西南部的旬陽。它是全國最大的汞銻礦產基地。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楚,佔有水銀的蘊藏地旬陽。我們可以遙想2000多年前的秦國人,也許就是在這寬闊的漢江水面上,為眾多的船隻掛起了風帆,裝載著大量的汞礦石浩浩蕩蕩地從旬陽駛向了秦始皇陵。但是,史料記載,按照當時秦國的實力,開採這項浩大的工程好像很難想象的,那究竟水銀從何而來呢?也許還是一個謎團。

水銀是怎麼來的,秦始皇陵墓為什麼用了這麼多水銀

總而言之,關於秦始皇陵水銀的相關研究還在繼續,我們無法得知秦始皇用了這麼多的水銀意義何在,真相還需要我們再進行更為的細緻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