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如何開啟“以誠立商”之年

據相關人士報道,在跟蹤的94款商品裡面,一共有32款商品在雙十一之後依然能以不高於“雙11”的價格買到。意思就是,雖然消費者們忍受了熬夜搶商品、忍受了幾個星期才能到的快遞,拿到手的東西可能一分錢都沒有便宜。

在國內的電商的發展歷程中,電商平臺的產生使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構築了一個靈障礙的溝通平臺,不僅刺激了消費的增長,還讓傳統消費模式實現了從線下消費向線上消費的轉移。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購物,消費潛力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釋放和滿足。而廣大的電商供貨商的出現,也從而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並且還降低了創業的門檻。

雖然人們的網購經驗逐漸增多,消費者的眼睛也是雪亮。但總的來說,處理電商市場的亂象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從根本上來杜絕。

電商平臺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建立在互信、互利、互惠基礎的電商平臺才有長久的生存空間,挖掘消費者潛在的購物需求,不能總通過虛假打折促銷等“偽優惠”,還是得從加強客戶服務、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等層面入手。“親們”也別總在一時衝動“買買買”之後,才想來“剁手”後悔,在購物前多方比價,在遭遇問題產品後積極維權,也能從根本上促進電商平臺的健康發展。期待電商平臺在不斷刷新銷售歷史新高的同時,重視平臺基礎建設,早日開啟“以誠立商”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