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

”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

在我國北方,尤其是在邢臺市一帶,民間婚嫁的習俗風尚至今還沿襲著許多傳統形式,如男方求婚時,要“下庚貼”、“送食籮”;新娘出嫁時,要“穿紅襖”、蹬 “黃套鞋”、戴“護心鏡”、蒙“紅蓋頭”;迎親途中“鳴鑼放炮”,孃家兄弟“送親押轎”,遇到奇石怪樹、井臺磨坊,要貼“紅喜帖子”;迎親隊伍“不能走回 頭路”;新娘到了夫家門口要“拉弓射箭”、“過馬鞍”、“踩紅氈”;新郎家前門要點“長明燈”、撒“門衛子”、豎“稈草個兒”;門頭上要放“年糕”,天地 桌上要放“鬥”、擱“秤”;拜堂時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後,要“面對牆角坐”…… 冀南一帶及華北許多省市民間婚喪習俗大多出自“周公與桃花女”這個傳說,而邢臺市的周公村和桃花村就是這個傳說的發祥地。

”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

周公與桃花女是兩 個傳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機遇使他們獲得了常人沒有的本領,周公得到了天書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得到了天書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陰陽運轉,下卷能 破解沉浮禍福。兩個人都用自己的本領為老百姓化危解難,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但擁有天書上卷的周公還總想得到下卷,於是設下一個個玄機加害桃花女,結果被 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識破。最後,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親的途中設下連環計欲害桃花女,結果又被桃花女個個破解,由此留下了漢族婚俗綿延至今.

不論這些婚嫁習俗有何解釋和演變,都是周公與桃花女結親時流傳下來的,沿襲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了。 邢臺的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頭村等村莊都因這個傳說而得名。這些村落裡,至今還保存著與傳說有關的遺址實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