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養不出理性消費,大學生跪求雙十一不斷網

雙11很快就要到了,12點開搶,湘潭大學一到12點便斷網。該校一名學生為參加天貓雙11,懇請學校高抬貴手,雙11零點不斷網,引發網友熱議。湘潭大學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表示:“沒有接到通知說雙11不斷網。”校方有關負責人表示:“雙11主要就是讓學生‘剁手’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肆意的狂歡,肆意地去放縱自己消費,這種浪費習慣,不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原則上會斷網!”

斷網養不出理性消費,大學生跪求雙十一不斷網

雖然12點斷網是湘潭大學的慣例,學校“引導理性消費”的良好初衷也可以理解,但在網購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還把雙11當成“肆意狂歡”和“浪費”,這種想法值得商榷。

大學生應該理性消費,不能亂花錢,但通過斷網的方式來培養理性消費,這種“理性”是靠不住的。不要把大學生當寶寶,不要把雙11當洪水猛獸,和理性消費同樣重要的是自主選擇。創造自由開放的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和獨立決策中訓練自己的理性消費意識,而不是寄望於創造一個無菌的溫床讓學生隔離社會細菌,那隻會培養出缺乏免疫力的大學生寶寶。斷網式的父愛主義,恐怕難以訓練出理性消費觀,訓練出的反而可能是依附和逆反心態。

天貓雙11這樣的消費場景不是洪水猛獸,不是剁手式消費主義,某種程度上也許能創造一種商業啟蒙的場景,讓年輕人在這種商業激盪中訓練自己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獨立的意識。這種商業啟蒙和經濟獨立主義,正是很多年輕人缺少的一課。

斷網養不出理性消費,大學生跪求雙十一不斷網

出生在物質條件頗為豐富的互聯網時代的00後們,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成長,進入大學後,大部分靠父母養活的“伸手族”,缺乏培養財商意識的環境。中國人自小可能就缺乏經濟獨立的教育,比如小時候,每個孩子可能都聽到過這句話:“壓歲錢我先替你保管”。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財務管理能力。中學和大學教材中,也缺乏相應的教育,“經濟生活”讀本缺少對財商知識的微觀教育。加上很多父母本身就缺乏打理財務和資產配置的觀念與能力,更別說對孩子耳濡目染的薰陶。

這導致了商業啟蒙的普遍缺失,有記賬習慣或者管理意識的同學也許能“取其所餘,補其不足”,日子過得平穩有序;而相當部分人已然“寅吃卯糧”卻渾不自知,接近月底時實在難以為繼,只好厚著臉皮詢問親友同學,甚至用一定的金融天賦幹起各處“加槓桿”和“流動性管理”的把戲,拆東牆補西牆,弄得自己提心吊膽。

“怎麼花錢”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判斷能力。一個不能支配好自己的財務、無力讓自己在經濟上獨立的,很難想象思想和觀念上能夠獨立。“過日子”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最現實、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獨立意識,很多時候都是在獨立地解決自己“過日子”“養活自己”問題、應對生活的殘酷挑戰中培養出來的。沒見過世界,怎麼會有世界觀?沒有在“養活自己”上經受過挑戰,怎麼會有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父母打錢,就是因為日常缺乏自我管理,習慣被大人管著,一離開“管”,就容易出事。斷網隔離天貓雙11,還是這種管的思維。堅持斷網的管理者們,聽聽年輕人的心聲吧,別等到年輕人都已經過河了,管理者還在摸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