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編者語:唐朝,一個無比強大的帝國,作為當時地球上的霸主(PS沒錯就是比現在的美帝霸道十倍,先後滅掉十幾個國家),所以唐朝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厲害。雖然唐朝對外的霸氣,但是也輸掉過不少重大戰役,由於現在某些人的吹捧,都忘記了有這些事的發生。順便一說我們看歷史應該是應該以史為鏡,不帶任何情緒來了解,分析王朝的方方面面。這樣會對於如中原王朝的衰敗、各種外族入侵、統治及其行政制度、生活等有直觀的看法。那麼我寫的這個系列就是盤點一下當年唐朝輸掉的大敗仗。而這一次介紹的是青海之戰。青海之戰是唐朝繼大非川之戰後與吐蕃又一次大規模會戰。由於唐軍在會戰中表現不佳,因此各部史書對此次會戰的記載均較為簡單。所以我拿出來說說。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1.大非川戰後唐蕃雙方的動向

大非川之戰後,由於唐朝戰敗,又損失了吐谷渾這一屏障,情況不容樂觀。但是唐朝不會坐以待斃,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唐軍將領蕭嗣業進攻西域親近吐蕃的弓月部,迫使弓月及疏勒二王入朝請降。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唐朝又在於闐設置毗沙都督府,加強於闐與唐朝的關係。再看吐蕃。大非川之戰後,直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吐蕃在前線沒有什麼大的舉動,吐蕃想與唐朝請和但是唐高宗拒絕,唐高宗準備想再次攻打吐蕃,他從東北新羅戰場抽身,開始向吐蕃前線集中力量。準備報大非川慘敗之仇。所以吐蕃也沒有閒著,主要徵集青壯戶丁,整頓軍備為主。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到了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吐蕃對唐朝的河湟地區發動了進攻。唐朝連忙以洮州道、涼州道等諸軍將領率軍迎戰。兩道唐軍兵力合計當在十多萬人。一場大戰即將爆發,但是最終沒有打成,因為吐蕃皇帝贊普芒松芒贊死了,蕃忙於內部事務,只好暫時停止大規模入侵。而唐朝方面主力大將契苾何力去世(契苾何力是鐵勒可汗,後率部歸順唐朝)之後隨著吐蕃入侵勢頭的減弱,唐軍也就並未迅速發起大規模反擊。 到了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唐朝加強了河湟地區的防禦。建立新軍駐守,分別是河源軍(置於鄯州境內,一萬四千兵)、積石軍(置於廓州境內,七千兵)、莫門軍(置於洮州境內,五千五百兵)、赤水軍前身或雛形(置於涼州境內,三萬三千兵,可能是契苾何力的部族)

以上便是大非川之戰後7年多唐吐雙方的行動部署,雖然有局部戰爭,但是對於雙方來說不過是熱身,雙方都準備再來一次大會戰。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公元678年青海之戰

2.戰前換將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正月, 就在唐朝集中兵力對付吐蕃時,唐高宗李治下達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就是讓李敬玄接替了劉仁軌出鎮河湟地區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這一次戰前換將是青海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戰前換將弊端太多,非萬不得已不換,那為什麼唐高宗會犯下如此明顯的錯誤呢?本人分析在後文,現在先看過程。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七月,唐朝與吐蕃發生了前哨戰龍支之戰,唐軍獲勝,這一下讓李敬玄這位之前未經戰陣的文人頭腦發熱起來,進而調集18萬大軍主動出擊,唐朝與吐蕃青海之戰正式打響。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吐蕃戰刀

3.青海之戰

李敬玄率領的唐軍主力是從鄯州出發,向南偏西方向行進至承風嶺,唐軍通過承風嶺後,劉審禮和王孝傑所部作為唐軍先鋒部隊進至大非川,在此遇到吐蕃軍論欽陵的主力,雙方實力懸殊被全殲,劉審禮和王孝傑做了俘虜。這時總指揮李敬玄在得知劉審禮等戰敗後,竟然按兵不救,而且狼狽撤退,由於撤退時表現得非常慌亂,大量物資被拋棄,甚至後來遭到唐軍兵將的嘲笑,“時軍中謠曰:“姚河李阿婆(李敬玄),鄯州王伯母(王杲)。見賊不能鬥,總由曹新婦(曹懷舜)。以上這幾位將軍除李敬玄,也跑路賊快。

由於撤退組織得不好,導致吐蕃軍隊先於唐軍抵達承風嶺,阻斷了唐軍歸路。由於這支吐蕃軍隊兵力並不多(主力都在大非川,尚未趕到),所以這支吐蕃軍只是阻攔唐軍的去路。李敬玄只能原地紮營固守。在這種情況下,李敬玄原地固守的做法無異於送死,當時唐軍後勤補給應該已經被切斷,而唐軍在撤退時又丟棄了大量糧草輜重,一旦吐蕃主力趕上來,徹底完成合圍,唐軍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此時,時任左領軍員外將軍的黑齒常之挺身而出,率敢死隊五百人夜襲吐蕃營地,擊殺三百餘人,吐蕃軍大亂,迅速潰散。李敬玄這才率領全軍撤回鄯州。黑齒常之當時並不出名,此戰成為了他的成名戰。至此青海之戰結束。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青海之戰

公元678年唐朝吐蕃形勢圖

4.結果與分析

此戰雖然損失人數不多,但是18萬人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士氣一落千丈,至於被俘的劉審禮死於吐蕃,王孝傑因為相貌和吐蕃贊普赤都松讚的父親相似,而厚加敬禮,得以免死歸唐。而失敗的負責人李敬玄只是貶為衡州刺史,我在此表示呵呵。黑齒常之,在青海之戰中挽狂瀾得到升官和賞賜。唐朝文學家陳子昂用一個“辱”字來概括唐軍在青海之戰中表現,他對青海之戰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

現在再討論為何唐高宗為什麼要臨時換將,先介紹前總指揮劉仁軌,劉仁軌此前曾率軍在百濟及高句麗作戰,領兵打仗還是比較在行的。然後是李敬玄,他此前一直是從事文職工作,以善於選拔官員而聞名,從沒有上過戰場,沒讀過兵書,連紙上談兵的趙括都比他強十倍。那為什麼唐高宗還派他作總指揮呢?原因有2點,一是李敬玄在朝中勢力過大,在中央機構負責人事(說到人事大家都懂)而且交際廣,後臺是山東士族,引起高宗不悅。二是李敬玄和劉仁軌不和,於是唐高宗便用了一個政治小手段,將李敬玄調到前線,由於李敬玄不懂軍事肯定什麼都不會,肯定會犯錯,這樣可以打擊他的自負心理,到時再換人。

但是會有人質疑,唐高宗難道會將十多萬唐軍將士的生命,以及大唐西部的安全,都可以因為這場政治鬥爭而全部拋棄嗎?高宗皇自然不會,當時劉仁軌只是備戰階段,並不是帶兵出戰,對於吐蕃還處於戰略防守。可能高宗認為李敬玄既然不懂軍事,就不敢貿然大舉出兵進攻,而組織防禦的話,還有不少老將幫助,出不了大亂子,等到唐高宗他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進攻吐蕃,再讓劉仁軌擔任總指揮。可惜後來事態的發展卻完全是另一個樣子,龍支之戰的勝利讓李敬玄這位之前未經戰陣的文人頭腦發熱起來,進而調集大軍主動出擊,但是他沒有將帥之才,又懦怯怕死,就算有再多的兵被一頭綿羊帶著,也是敗局已定。

往期回顧: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兩場天寶之戰 唐朝VS吐蕃、南詔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鄴城之戰 唐朝十節度使VS史思明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素羅汗山之戰 唐朝VS吐蕃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大非川之戰 唐朝VS吐蕃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黃獐谷之戰 唐朝VS契丹

細數唐朝的大敗仗系列之東硤石谷之戰 唐朝VS契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