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深夜來臨,卻突然感到飢腸轆轆,滿懷期待地打開你家冰箱門,空蕩蕩的冰箱卻只是散發著冷氣。

  有沒有幻想過有一隻冰箱永遠塞滿了美食?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但這也許是真的。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前些時候,上海西康路上突然被放了一隻紅色的冰箱,裡面不僅裝滿了食物,冰箱的頂頭還寫著一行大字:“食物免費領取。”

它被放置了168個小時,這些時間裡,你猜發生了些什麼?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這是一個叫做“綠洲公益”的公益組織仿照國外流行的“分享冰箱”而發起的項目,最先是在上海一個小區裡推行,西康路上的這隻冰箱來自旁邊飯店老闆。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老闆一直對飯店裡被浪費的食物感到可惜,同時又很認同國外食物銀行的理念。於是他主動聯繫“綠洲公益”設了一個冰箱。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食物一部分來自店內多餘的食料,平均每天供應20-25份炒菜,此外也有一部分是他自行聯繫到的愛心企業,免費將一些即將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如月餅、糕點,放進冰箱。

頭半個小時裡,沒有一個人來取食物...陸陸續續的,不少路人停下來好奇地看一看。後來,飯店上午放的食物1個半小時會被領取光,下午放的晚上8點前就領光了。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幾乎沒有哄搶,沒有浪費。每個人都只是安靜的打開冰箱領走食物。

他們有建築工地的工人,也有回收廢品的流浪漢。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當然也有人拿多的,志願者提醒他們按需領取,留一份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一次,來取食物的是對面工地的保安,是個中年人,很靦腆,得知可以免費拿後就怯怯地拿了一份,志願者說每次可以拿一份,不要多,也可以告訴有需要的同事。後來工地部分農民工經常來拿,但也從來不多拿。

“他們每天只有15元餐費,每個月僅僅只有3000元工資,周圍最便宜一頓飯也要二三十元,但這些人來這領取食物從來不多拿,按照他們的體型,這樣的一份食物完全不夠吃。”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有個上海阿姨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來取食物,每次只取一份點心。她說,兒子很開心。志願者一直以為她是附近居民。有次聊起來,才發現她是特意從外區坐公車過來的,兒子已經成年有智力障礙,老伴去世早,自己身體不好,退休工資也很低。冰箱裡的點心,是他們母子平時不捨得買的。

孤獨是志願者對冰箱放在外面最大的感觸。孤零零地在那裡,空空等待食物被放進來,也孤零零地等待那個真正需要它的人來光顧。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一個媽媽帶著放學的孩子經過分享冰箱,問清情況後,給孩子認真講解,然後在冰箱前留影,希望讓她們記住這個時刻。並且讓孩子每人領取了一個月餅,說讓她們懂得受助和幫助別人的道理,並且說以後家裡有過剩的食品一定讓孩子拿過來送到冰箱。

西康路飯店的老闆說,他在考慮把放置食物的時間從一天兩次增加到四次。雖然沒有哄搶,但有時也會面臨冰箱裡食物稀少的情況發生。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這就是生活吧,在一隻免費冰箱旁邊,有人捧著一隻小小的點心,充滿疲憊與艱辛的臉上,淺淺映著暖暖的昏黃的燈光。

上海街頭放了臺冰箱,誰都可以免費領取食物,結果呢?


你會把快要過期的食物放進這隻冰箱裡,讓有需要的人來取食,還是任由浪費的發生,暴殄天物?

這不僅僅是一種選擇,更是生活面相的一種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