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三少連續十年日更八千字,年入數千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唐家三少連續十年日更八千字,年入數千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編輯:張偉 撰文、採訪:何瑫、 杜夢薇

視覺:梁爽 攝影:賈睿

作為一個作品年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玄幻小說作家,唐家三少從未渴望別人用“審美價值”、“文學品位”等詞評價自己。身為中國網絡作家首富,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最廉價的精神享受。”

在賴以成名致富的起點中文網上,他日均創作8000字,這一習慣延續十年不曾中斷。有人質疑他的作品產量驚人但品質欠佳,模式單一、鮮有突破,他對此並不在意。某種意義上,這恰恰是他賴以制勝的策略:果斷放棄那些閱讀品位不斷提升的讀者,將核心受眾鎖定為渴望在虛擬世界中實現成功幻想的底層失意人群,因為這一群體數量最龐大、心態最忠誠。

從無償寫作到身家千萬,唐家三少的網絡作家首富之旅,依託於他發表作品的平臺——起點中文網。這個於2003年由五名愛好者即興搭建的文學網站,歷經十年發展,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網絡文學生態。它使網絡寫作從純粹自發的興趣愛好演變成了一門可以帶來鉅額財富的文化生意,它塑造了一個激烈拼殺的網絡文學名利場,數以百萬計的人從金字塔底端出發,向著塔頂不斷攀爬。

而唐家三少,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的那一個人。無論人們對他的作品質量做出何等評價,唐家三少都始終相信,自己每年數千萬元的收入足以證明,在他所棲身的這套遊戲法則中,他就是最大的贏家。

唐家三少第一次表現出強大的創作能力,是為了追求一個在網絡聊天室認識的女孩。一年內他寫了137封情書,總計超過一百萬字。這個瘋狂的舉動最終使對方成為他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另一個額外收穫是,他確信自己具備文學創作的能力。等到最終成為中國最高產的作家後,他對自己的評價更進一步:“天賦異稟”。

如今,對於身高1米90的唐家三少而言,著作等身這個成語已不適用。他的最新作品正以28天一本的頻率出版,計劃兩年出完,總篇幅接近500萬字。過去10年間,他的出版量累積到了簡體中文版近150本,繁體中文版500多本,如果全部摞起來,大約有七八米高。

這位中國網絡作家首富日均創作8000字,日程安排精確到小時。他2005年購置的複式公寓位於北京西南六環之外,每次進城處理事務,往返需要耗費至少四個小時。這是他當年有意為之的結果,都市生活對他而言可有可無。除了每週帶妻子逛一次街、看一場電影之外,其餘時間他幾乎從不出門。持續十年的碼字生涯讓他頸椎嚴重受損,左右擺動範圍大約只有60度,以至於常被誤解為狂妄自大,總是斜眼瞟人。

根據事先制訂的視覺方案,攝影師想要拍出唐家三少坐在家中浴缸裡,被作品淹沒的畫面。我們擔心這一創意會因沒有足夠多的書而難以實現,後來發現自己完全多慮了——他書房裡能找到的每一本書,都是他自己寫的。

實際上,五個兩米高的鐵皮書櫃已經放不下他的全部作品,他把書商源源不斷寄來的樣書放在幾個大手提袋裡,堆在書房門外。

唐家三少可能是全中國患上拖延症概率最低的寫作者。他說自己具備摩羯座應該具備的一切特徵,掌控欲極強。“我無法忍受事情超出我控制範圍的那種焦躁。”在賴以成名致富的起點中文網上,他每天上午7點,下午5點各更新一次,合計約8000字到10000字,這一習慣已保持10年未曾中斷,他為此專門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關於唐家三少瘋狂碼字的經歷,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5年前他的妻子生第一個孩子,他坐在手術室外等候時,還抱著筆記本寫了5000字。“這是真的。”他一臉嚴肅地說,“她躺在裡邊,我也沒事幹,生孩子這事我又幫不了忙。我就寫文唄。我每天有量的。”

不過,隨著精力的衰退和其他事務的增多,33歲的唐家三少自認已無法像二十歲出頭時那樣每一天都不知疲倦地寫作。現在每個月動筆寫作的天數大約為20天,並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為了繼續保持更新的頻率和篇幅,他會要求自己每次動筆時比往常多寫一些,作為精力不濟時的“存稿”,大約一次會寫15000字到20000字。

很難從他的表情和身體狀態中捕捉到哪怕一絲緊張焦慮:他聲稱做到這一點只需三個小時。

這三個小時被他安排在上午九點半到十點半,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半,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這被他認為是靈感最豐富、頭腦最清醒的三個時間段。“其實也沒什麼好吃驚的。在這個行當裡我本來就是以寫得快著稱的,沒這個本事,我也衝不出來。”

“那你現在手頭有多少字的存稿?”“這可不能告訴你。”他露出狡黠的一笑,“寫出去讓讀者看到了,肯定逼著我每天再多更新一些。年紀大了,還是得從容一點兒,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累。”

自視從容的寫作量已然使他連續兩年登上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的榜首。2012年,他的上榜數據為5年收入3300萬元,2013年,這一數據上升為當年2650萬。得知上榜消息時,唐家三少“心情非常平靜”。“這沒什麼好高興的。只要排這個榜,我肯定是第一。”

但他同時也承認,連續登頂對自己提升知名度、賺取更多的財富大有幫助。過去一年間,他還成為了2014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僅有的三名作家之一,實體書銷量超過了2000萬冊。他對榜單的評選標準有一番自己的意見。“中國作家富豪榜,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兩個榜是分開的,我沒上主榜。我跟制榜人也說過,你既然做了榜就按規則走,主榜的規則是按照賣書的收入來算的,那單算賣書的錢我肯定也是第一,這毫無疑問的。為什麼不讓我上榜呢?”

年收入以千萬計,但唐家三少卻說自己幾乎沒有存款,“只有花光了才能給自己繼續努力賺錢的動力”。最近兩年,他開始收藏名錶、紅木,他最喜歡的三塊雅典系列的天文表是請朋友從瑞士拍賣行以130萬元拍得的,為此他特別從香港定製了8塊專業表盒。諸多消費中還包括一套位於北京西二環的房子,目前剛剛裝修完畢,他打算明年從西南六環外搬過去。

某種程度上,這正是他過去十年發展軌跡的折射:在一個邊緣地帶悄無聲息地蓄力,待到時機成熟時,躋身核心主流。

他已經不再需要通過離群索居來強迫自己保持寫作狀態。持續十年的高產使得寫作對他而言已像洗臉、吃飯一般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接受採訪的一週前,他剛剛完結了一部作品,按照之前的規劃,他可以休息半個月,但只過了三天,他就忍不住又寫了起來。“不然的話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碼字的時候感覺真的很空虛。”

“不間斷寫了這麼多年,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靈感枯竭的時候?”

“幾乎沒有,頂多一兩次。”

“怎麼做到的?”

“用一句話回答的話,天賦異稟唄。”

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冠軍是江南,唐家三少認為自己賺的錢肯定比他更多。“他寫書太糾結,一本書改五六遍。我單本銷量是賣不過他,可是他一年就出一本,我一年可是出幾十本啊。”

他的語氣裡並無惡意,帶著幾分調侃。他和江南是同住一個小區的好友,經常互相串門,一起喝酒。二人創作題材相近,出身背景卻截然不同。江南北大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後來放棄博士學位專事寫作,與其相比,唐家三少的起點不可謂不低。曾擔任他早期編輯的起點中文網常務副總編輯廖俊華說:“三少這麼多年寫的小說都是一個主題,小人物從無到有,上演大逆襲。這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成長過程。”

23歲之前,這個本名張威的北京土著四處碰壁,一事無成。此前的四年裡,他先是到央視國際的網站打工,兩年後因工資太低跳到一家IT公司,4000元的薪水讓他感到滿意,卻又很快被裁員。隨後他嘗試自己開餐館、搞零售、賣汽車裝飾,全部以失敗告終。

通過上百封情書將妻子追到手之後,這項成就並不足以解決他落魄生活中的苦悶,他選擇在網絡玄幻小說中尋找撫慰。他將主人公的命運發展投射在自己身上,滿足平日裡無從實現的幻想。當把所有能看到的網絡小說全部看完之後,他難以忍受無書可讀的空虛感,決定自己動筆。

這一天是在2004年2月,他為自己的第一部小說取名《光之子》,男女主人公的原型正是他和妻子。在這部連載近80萬字的處女作的簡介中,他這樣寫道:“一個懶惰的少年,因性格原因選學了無人問津的光系魔法,卻無意中踏進了命運的巨輪,一步一步地成為了傳說中的大魔導師。”

他後來曾多次強調,自己最初創作時的動機與經濟完全無關,只是出於興趣,滿足“無限的YY(意淫)”。強烈的快感常常讓他混淆小說與現實的界限,有一次他甚至突然抱著自家的狗大哭起來。

幾乎就在唐家三少開始瘋狂碼字的同時,來自四個不同城市的五個年輕人在網上相識兩年多之後,完成了第一次見面。這一天恰巧是2004年的情人節,幾個宅男在上海一家快捷酒店房間裡的交談,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史。

那次聚會的主題,是要決定他們該不該放棄手頭的工作,全職運營一時興起而創立的起點中文網。他們在現實中的身份分別是程序員、車管所職工、大學教務處網管、報紙廣告業務員、動漫雜誌社編輯。唯一的共同之處是, 他們每年都要在網上讀上千本書。

2002年,在一個網絡文學聊天室的隨意閒聊中,這五個此前毫無交集的人忍不住哀嘆,網絡小說生產的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自己閱讀的速度。同感於已經無書可讀的煩惱,他們決定聯手創造一個發表網文的平臺,併為之取名起點中文網。

這個遠程協作的小型團隊各有分工,吳文輝(黑暗之心)和商學松(藏劍江南)發揮技術特長,專事網站維護運營,林霆鋒(寶劍鋒)、侯慶辰(意者)、羅立(黑暗左手)當時已是有名的網絡寫手,承擔起了招攬作者的任務。每天晚飯之後,忙碌完白天工作的幾個人相聚於線上,一起工作到深夜兩三點鐘。“我們應該是當時能力最全面的團隊,一方面有三個很有號召力的編輯不停發掘作者,另一方面其他網站的頁面都是找朋友幫忙做做,但我和文輝是很專業的程序員,我們的用戶體驗是最好的。”商學松回憶說。

彼時,同類型的文學網站並不少見,但無論是作者還是網站主人,鮮有人能夠從中獲取真金白銀。那被認為是中國網絡文學的洪荒年代,絕大部分人依靠興趣寫作,唯一可能的賺錢途徑是,在網站連載獲得高人氣後被臺灣出版商看中,賣出實體書版權。一旦如此,按照版權協議,作者必須立即停止在網上的更新。

“看到正爽的時候,突然沒了還行?讀者受不了,我們也受不了。”林霆鋒說,這樣的局面讓網站陷入了請來作者、成名被出版社挖走、讀者抗議流失、再請作者的死循環,成了臺灣出版商挑選作者的免費人才庫。

2003年下半年,吳文輝作出決定,啟動VIP收費制度,北大計算機系畢業的他此時已被公認為團隊領袖。此時,起點已經逼近Alexa中文網站流量排名前一百名,他相信用戶的忠誠度到了轉換為經濟收益的時候。

當時“互聯網=免費分享”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幾家文學網站先後嘗試過收費閱讀,均以失敗告終。起點團隊的對策是,將整本付費改為按章節付費,每閱讀1000字收費2分,網站與作者五五分成。“整本付費是和網絡閱讀習慣相違背的,它是每日更新的,讀者沒有耐心等到一本書更新完再去看,更何況有些書中途臺灣買走了,根本就寫不完。換一種方式,每天花幾分錢看幾千字,讀者會覺得這個事沒什麼負擔,門檻很低。”吳文輝說。

這一想法在當時堪稱前衛,但具體的實現方式在今天看來卻落後到不可思議。10年前還沒有今天這樣便捷的網絡支付渠道,起點團隊選擇的方法是郵局匯款,收款人是林霆鋒。

這是一個充滿成就感但又繁重瑣碎的任務。當時的林霆鋒在廣東陽江的車管所工作,為了取匯款單,他不得不頻繁翹班騎著“小綿羊”去郵局。匯款金額大多在二三十元,一天會有兩三百張。每天晚上,他需要將匯款金額在網站留言系統裡和讀者一一核對,再手動把錢一筆一筆地打到讀者賬戶裡。

大約半年之後,其他文學網站才如夢方醒般開始仿照起點實施VIP收費制,但已無法跟上起點擴張的腳步,大量的讀者開始向起點聚攏。

在2004年情人節那一次“歷史性會面”之前,五個人一直在線交流,甚至從未通過電話。他們本以為這種狀態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但如雪片般飛來的匯款單為他們帶來了每月30萬元的進賬,也引來了投資方的電話。這使他們不得不認真考慮,是否應該辭去工作,將經營起點作為人生的主業。

上海灘的一場大酒之後,五人決定開始與投資方進行接觸。當年10月,五人集體遷居至上海,投入當時的中國首富陳天橋麾下。起點中文網被盛大網絡收購,成為了盛大全資子公司。

此時,沉浸在YY世界中的唐家三少還正在另外一個叫作幻劍書盟的網站上拼殺。憑藉著無人能及的高產,《光之子》上線僅一個月,就衝上了幻劍書盟排行榜的第一名,到了2004年末,他的第二部作品《狂神》也已連載完畢。但在起點的節節猛攻之下,原本業界排名第一的幻劍書盟,漸漸顯露出頹勢。

入駐盛大之後,起點中文網隨即用起了盛大遍及全國的遊戲點卡支付渠道,這一改變徹底拉開了起點與其他文學網站的差距。在如今的起點副總編輯廖俊華看來,這是起點之所以勝出的最關鍵因素。“那個時候,誰能率先解決支付渠道的問題,誰就能成為今天的起點。”

當時尚在廣西上大學的廖俊華是起點第一批付費作者之一,起點被盛大收購後的第二個月,他的稿費一下從每月一千元變成了四千元。不久之後,起點邀請他到上海專職寫作,每月寫十萬字,年薪十萬。當做公務員的父母對此表示無法理解時,廖俊華拿出了起點給他的合同。“我也沒多說什麼,把合同拿出來給他們看,一個月能掙八千多。他們就什麼都不說了。”

廖俊華成為中國第一批職業網絡作家,而在幻劍書盟上瘋狂更新的唐家三少卻開始發覺,自己已經無法按時收到稿費。2005年初的一天,他委託朋友在QQ上問侯慶辰,能否轉到起點。

侯慶辰回憶說,唐家三少主動尋求轉會當然是件好事,但在當時,他還不算特別出眾。“在他原來那個網站上他是領先的,但到我們這邊來應該不算是最一線的寫手,大概也就十五到二十名的樣子。”

然而,僅僅幾個月後,唐家三少就持“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信條,一路衝上了訂閱排行榜首的位置。不只是他,排名前列的其他寫手的訂閱量都在飛速飆升。在付費模式創立初期,單章訂閱量能夠突破1000就已是不錯的成績,而如今,“大神”級作者的訂閱量已經逼近10萬。稿費水平提高到了他本人和網站管理者都不曾想象的程度——廖俊華以十萬年薪與起點簽約時,已是最頂尖的幾名寫手之一,而在兩年之後成為起點的編輯時,他發現包括唐家三少在內,自己對接的多名寫手年收入已經超過百萬。

在傳統的紙質出版模式之外,起點中文網已然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寫作邏輯。一個重要特徵是,作品篇幅遠比傳統文學作品要長。由於起點採取按章節付費的模式,將作品儘可能延長,成為了大部分作者的寫作習慣。

《怎樣成為一個成功的網絡寫手》、《網絡寫手是怎樣賺百萬的》……一批速成大法應運而生。它們會很頭頭是道地告訴懷揣百萬年薪夢想的作者們,“注水並不罪惡,關鍵在於水平。洋洋灑灑百萬字,吃喝拉撒睡,坑蒙拐騙偷,只要劇情合理,讀者買賬,一切都可為我所用。”

出道十年,唐家三少的作品已經超過了三千萬字。與之相對應的是,金庸全集的字數是八百多萬。但他強調,自己只是作品數量多,論單部作品篇幅,只是行業平均水平——起點上篇幅最長的一部作品叫作《從零開始》,自2005年2月15日以來,已經持續更新了近1800萬字,至今尚未完結。它的作者“雷雲風暴”是一名正在上大學的90後,起初動筆時,他還沒上高中。

當百萬以上字數成為最基本的行業門檻之後,是否能夠堅持更新,就成為了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誰也不願意滿心期待地讀了上百萬字後,情節戛然而止,再無下文。

這是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年收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作家的出現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作者。其中能夠獲得足夠點擊量、與網站簽訂分成合約真正拿到收入的,只有大概百分之一。“只要你曾經在起點掙到過錢,哪怕是一分錢,你就已經幹掉了至少幾十萬人。”廖俊華說。

對絕大部分作者而言,每一分收入都來源於讀者的訂閱,這使得他們將滿足讀者的興趣看得無比重要。在中國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看來,這使得網絡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關係完全有別於傳統。“我這些年接觸過太多的作家,很多人會說,我不為讀者寫作,或者會說,我的讀者在下一個世紀。但是網絡作家們完全不一樣,他們是一種為讀者服務的心態,你喜歡讀什麼,我就給你們寫什麼。”

在這種全新的關係中,讀者不僅可以決定作者的收入,還能直接主導故事的走向。起點中文網一組主編紅茶說,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就是跟新作者普及各種寫作禁忌。“經常有作者突然跑來問我,為什麼我的訂閱量突然就下來了。我看都不用看,十有八九是把主角的老婆寫死了。讀者看小說為的是爽,不想傷心難過,你不能給他們來這個。我就會告訴他,假死也好,復活也好,你趕緊修改情節,讓她再活過來。”

激烈的競爭使得每日更新一次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胃口。“我會跟作者講,只有每天更新兩次才能留住讀者,三次更好。一旦斷更,讀者跑了,要想把他們再拉回來幾乎不可能,因為他的選擇太多了。”紅茶說。

這個背景下,一日兩更,絕不斷更,成了唐家三少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一次發燒幾近昏迷時,他還堅持更新了八千字。他的目標是,讓自己成為讀者每天早起後喝的那杯水,喝不到就彆扭。“讀者各有各的口味,但是如果我讓你天天都能看到我,你起碼不會忘記我。”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前來付費,起點開始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明星作家。在一群宅男中找到人選將其塑造成具有商業吸引力的明星並不容易,唐家三少成了最主要的幾個人選之一。“三少的形象氣質相對比較好,表達能力也不錯,有采訪我們一般都會讓他去。針對他速度快這一點,我們還專門給他包裝了一個名字叫‘網絡舒馬赫’。”侯慶辰說。

起點中文網為旗下作家打造的形象宣傳策略中,一個重點就是宣傳他們所獲取的高額財富。2008年時,起點曾主動推出10位年入百萬的作家,五六年之後,“千萬年薪”的概念應運而生。

吳懷堯在對網絡作家群體進行一年跟蹤觀察之後,發現這個群體賺取的財富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他決定單開一個網絡作家富豪榜。目的之一是為網絡作家正名:“長期以來大家對網絡作家有誤解,瞧不起他們,覺得他們不配稱作家,頂多算寫手。一提起他們就覺得是一幫頭髮髒兮兮、指甲很長的人,宅在家裡抱著一碗泡麵胡亂碼點兒字。其實他們並不比傳統作家低一等,甚至賺得更多,活得更瀟灑。”

上榜作家中,唐家三少無疑是最注重個人形象的一個。他相信一個健康陽光的形象有助於他在一群“見光死的宅男”中脫穎而出。比起自己的作品,他更願意談論的話題是“健康寫作”。他在複式公寓的二層拓出了30平米的空間放置健身器材,每週健身至少三次,每天下午跟父親打一小時羽毛球,將體重精確地控制在85公斤。

今年夏天接受一家商業媒體採訪時,他談到了保持良好形象對自己的重要性:“我要和合作夥伴談生意,身材好點兒、穿精神點兒,也會給對方一個好印象。而且讀者,尤其是女讀者,也會希望作者帥點兒,不然會影響閱讀。何況我本身形象也不差。”

身高1米90,身家數千萬,面容俊朗,在唐家三少眼中,自己就是一個標準的“高富帥”。但擁有良好形象和鉅額財富的同時,他也時常面對外界的質疑。來自方方面面的種種批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也算文學?”

唐家三少並不掩飾對此類聲音的反感。他曾為此專門發過一條微博:“網絡文學這四個字並不意味著低級。我不止一次聽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知名的老作家、老出版人、老評論家,一開口就是,網絡文學都是垃圾之類的。遇到這種人,我心中只會默默地送上兩個字:傻逼。我只想反問他們兩個問題,1.都是垃圾?那您都看過?2.網絡文學難道不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而創作?”

廖俊華覺得,以嚴肅文學的標準去批評網絡文學沒有意義,這完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產品,沒有交叉點。“在嚴肅的經典的文化產品裡面,如果主人公從現實自我不斷向理想自我邁進,它會認為這是一種縱容,是白日夢,它會教育你,財富不一定就是幸福,要正視人生的磨難。但通俗文學的邏輯恰好是相反的,我們誰能夠變成馬雲?有轍嗎?沒有吧。但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在讀小說的時候把自己代入進去,體驗一把億萬富翁的瀟灑。它讓讀者開心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在起點,廖俊華常常會對編輯進行內部培訓,他希望編輯們都能夠將網絡寫作的基本理念準確地傳達給每一個作者,讓他們以符合網絡文學規律的方式寫作。

“這些規律如果攤開了講可以講兩天,簡單地講其實就一句話,”廖俊華說,“絕對不能給讀者添堵,一定要讓他覺得爽。”

《華爾街日報》曾對唐家三少的作品做出這樣的評價:“他筆下每一位英雄都有實力、有人氣、有成績——擁有讀者夢想得到的所有東西,同時也是他們懷疑自己能否得到的東西……對於那些因為找不到老婆或買不起房而灰心喪氣的年輕人來說,這些超級英雄的故事就是一劑勵志良藥……他能夠讓底層消費者從虛擬世界裡收穫好心情,是失敗的那些中國人把他捧成了明星。”

如果說唐家三少曾經和他的讀者是同一類人的話,現在的他顯得越來越不同。他的讀者們在現實生活中困難重重,但有大把的時間從他的作品中尋求撫慰,而他正好相反,有大把的錢,卻沒有時間。他喜歡收集名錶和玉石,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項愛好佔用金錢,但是不佔用時間。

但他卻從未因為個人境遇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作品風格。與那些常常根據讀者反饋改掉整個故事的發展走向的作者相比,他只會對一些極細小的環節進行微調,而不會進行大的改動,因為這會打亂他的寫作進度,這令他無法接受——一部三四百萬字的作品,他會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進行背景設定,列出詳細的寫作進度表,精確到天。天使文化總經理鄒輝是唐家三少的實體書出版商,他忍不住感嘆,三少的寫作習慣具有一種機器般的精準。“我合作過的作家有兩三百個,三少是唯一一個從來不會晚交稿的人。”

這樣做的效應之一是,有人作對聯諷刺他的作品風格十年如一日,模式單一、內容淺薄:“一男兩膀,坐擁三妻四妾五奴六婢,同佔七八九女 ,十足種馬。十步九殺,踏遍八荒七嶺六河五湖,連闖四三二界,一等YY。”

唐家三少承認自己的作品都是同一種模式,但他覺得並沒有改變的必要:“這樣寫有什麼問題呢?我確實喜歡這種從零開始一步步變強大的寫法,因為我自己也是白手起家的。”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打算繼續保持目前的風格——他已經為自己未來五年的寫作列出了情節大綱和精確的時間進度表。“不過,也要看我的身體情況,年紀大了,寫作速度多少會降一點兒。如果慢點兒寫的話,可以說我未來七八年的時間都已經排滿了。”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狀況是,一部分讀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趣味發生了變化,不再對這種模式感興趣。唐家三少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並不擔心。“我最主要的讀者,一直都是8歲到22歲這群人,最關鍵的是要抓住他們。”

一位不願具名的網絡作家說,始終保持同一種寫法,看似自我重複,引人厭倦,其實正是唐家三少的制勝之道。“一般的人看見粉絲提意見,通常會想:啊,我一定要提升自己,寫出更好的作品來滿足讀者。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水平的確提高了,但受眾的數量也萎縮了。而三少的邏輯是,如果讀者的水平提高到他無法滿足的程度,那他就果斷放棄這類讀者。他會保持自己的水平不提升,以保證核心受眾群永遠是最基層的小白讀者,因為這個群體的量是最大的。”

眼下的唐家三少已經不只滿足於通過“絕不斷更”來抓住這批受眾了,他清楚地明白,當受眾完成了從“讀者”到“粉絲”的轉變時,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更多。

起點中文網支付的稿酬如今已經只佔到他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當大部分作者還在為在網站上獲得更多的稿酬苦苦廝殺時,他相信自己的影響力已經足以衝出網站的侷限。出道十週年那天,一位讀者給他打賞了一億起點幣,摺合人民幣一百萬元。這個創下起點歷史紀錄的驚人舉動隨即引起了諸多質疑,不少人懷疑唐家三少是為了炒作人氣而自導自演。他對此專門撰文回應,自己沒有這樣做的動機:“說句大話,你們可以隨便在起點給作者排位,排名前五的另外四位加起來,收入也未必有我高。作者都不容易,我願意將更多出頭的機會讓給他們。”

在他如今的描述中,起點只是“眾多合作伙伴之一”,他猶豫了一小下,繼續補充道,“當然,肯定是比較重要的那個。”

眼下,網絡文學界剛剛經歷過一場地震般的變革,餘波尚未散盡。2013年4月,因與盛大高層在未來發展戰略上存在嚴重分歧,吳文輝帶領包括五個創始人在內的近三十人集體辭職。一年同業競爭限制期滿後,今年4月,五人高調復出,執掌騰訊文學。

自出走之日起,吳文輝團隊與盛大方面的論爭便從未平息。雙方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能夠主導網絡文學的未來。

作為站在金字塔頂的人,唐家三少正在經受著兩家平臺的激烈爭奪。在對吳文輝團隊的採訪中,他們不止一次地表示,三少若是過來,我們隨時歡迎。而作為在出走事件中選擇留守起點的一方,廖俊華則說,三少的續約事宜,至少要提前九個月就要進行實質溝通。

“合同期滿了會不會考慮離開起點?”

“現在還有一年多呢,你讓我現在告訴你我會選擇哪家,這個真的說不上來。”回答這個問題時,他習慣性的微笑突然消失了幾秒鐘,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謹慎。他相信自己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可以使幾家金主各自開出優厚的價碼,過早表明態度,無異於自貶身價。

相比於稿酬和版稅,下一份合同,他更看重的是遊戲和影視版權的運作。集合他多部作品的卡牌手遊《唐門世界》,繞過發行、渠道,僅憑其個人宣傳,一度月流水過千萬元。他本人扮演了遊戲最大的推廣渠道,只需在更新作品章節時稍作引導,讀者便大批湧入遊戲,比其他推廣渠道的效果要明顯得多。

而在影視方面,他的長遠規劃是,拍成哈利波特式的系列電影。“如果我的作品好好去拍的話,我預計至少要到20甚至30部。”

隨著衍生業務的增加,習慣於宅在北京遠郊家裡碼字的唐家三少,不得不嘗試著去適應經常外出,與人洽談生意的日子。但即使是出差,他也總是一下飛機就挑一家“功能齊全”的酒店,一直住到要去機場回京為止,飲食、會客、娛樂,一切事務全都在酒店裡解決。“我還是習慣待在房間裡的狀態。”

他並不願意別人把他看作一個主導全局的商人。他曾經評價自己的好朋友南派三叔:“當你是一個資源,所有人都和你合作。當你變成一個競爭者,所有人都打壓你。南派三叔就是做了這麼件傻事。”他覺得如果想獨吞整個蛋糕,蛋糕只會越來越小。“每一個合作方都是我的大哥,我幫他們賺多多的錢,每人分我一小部分。我有很多這樣的大哥,我出了問題,他們就會幫我。”

“歸根結底,我還是一個作家。”

“那你在寫作上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有人告訴我,你私下裡表達過你的夢想,是想成為中國通俗文學之王。這是真的嗎?”

“也不能這麼說吧……”他頓了頓,“其實我更主要的心願是讓我的作品產生世界級的影響力,可能是先通過影視這個渠道吧,慢慢滲透。就拿《魔戒》來說,你去看看我的作品,故事設定比他要細緻多了。”

(王昊、張一馳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