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了讓鄉愁不再模糊

席慕蓉在《鄉愁》中說,“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模糊是因為分別的太久,而又因種種原因不能回到故鄉而悵惘。海峽兩岸分隔已70年,統一臺灣,一直是我們國家和人民始終記掛在心上、致力於行動上的歷史任務;臺灣同胞,是與我們同根同祖、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所以,“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正是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出的堅定意志!

若要我們距離不再遙遠、視線不再模糊、內心不再悵惘,記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點政策主張很重要:“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第二,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三,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在這五點主張中,“和平統一”是貫穿始終的鮮明主題,用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是兩岸同胞、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習近平再次強調,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和平是民心所向。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通過兩岸平等協商和談判,共同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實行“一國兩制”,這是最好的方式也定會有最圓滿的結局,這展現了中華民族大義和“兩岸一家親”的同胞大愛。這樣不必訴諸於武力,兩岸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都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兩岸同胞可以和睦相處,感情才會愈發融洽。武力針對的對象,習近平講的很明白。只有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兩岸才能一直處在安全安定的環境下,才能發展的更好更強,全國人民都能共享太平,這樣兩岸中國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統一是歷史大勢。習近平強調:“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廣大臺灣同胞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不分階層、不分軍民、不分地域,都要認清‘臺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深重禍害,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孫中山先生曾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兩岸不統一,臺灣不可能會有更好的未來,中國夢也會缺失了一部分。而我們能夠確信的是,海峽兩岸主流民意追求的祖國統一,是正義的事業,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既是我們共同的正義事業,臺灣就不可缺席。習近平指出:“支持和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肯定。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後盾!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一國兩制”的提出就是祖國充分尊重臺灣的現實和現行制度,而在臺灣迴歸祖國的懷抱後,給予它強有力的力量支持,與大陸同胞一樣享有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榮譽,這樣的臺灣才會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如魚得水。臺灣若沒有辦法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必定會是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更要堅定“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是最淺顯易懂的道理,希望有些人不要裝睡不醒,應能夠意識到如何抉擇才是真正地為臺灣好、為人民好。

《告臺灣同胞書》是祖國為結束兩岸隔絕、對立狀態伸出的橄欖枝;而習近平提出的五點主張則是為了讓臺灣共享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斗轉星移,在一個又一個的轉機中,把握現在,開創未來,讓我們兩岸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攜手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共圓偉大中國夢!(文/學習大軍,2019年1月7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