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看碧桂園楊國強如何隨時代而動,勇做“改革先鋒者”

我們無論身處何種時代,都需要"榜樣"的帶動,從1978年到2018年,整整40年,中國人民經歷了史上最偉大的改革與創造時期。站在社會大發展的滾滾車輪之上,一大批改革先鋒者們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窮其半生為個人、為社會、甚至為國家開創了不可限量的光明局面。如今,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些"榜樣"的力量,都承載著鮮活的時代記憶,凝刻著國家的創造力,講述著改革開放的風起雲湧。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為表彰那些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所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員,大會為100名受表彰者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廣東作為較早受改革開放影響的區域之一,授勳人數在"百人榜"中成績亮眼。這其中,有來自廣東的有"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馬化騰,有在電子產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開拓者李東生,還有鄉鎮企業改組上市的先行者何享健……

40年,改革開放春風吹響了搞活經濟、勤勞致富的口號,也吹變了中國人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上的"大翻身",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筒子樓"式的職工宿舍,到九十年代的"福利分房",再到九十年代末的商品房時代,住,已經成為一個時代變遷最好的證明。在授勳的百人名單中,有一個人對"中國人居"有著最獨到的見解,而直到今天,他仍然與土地有著密切聯繫,不斷尋找和解決中國廣大人民的困難需求。

他就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

敢為人先,看碧桂園楊國強如何隨時代而動,勇做“改革先鋒者”

位於佛山順德的碧桂園總部大樓

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想敢幹,才能闖出一片天

1954年出生的楊國強,在18歲之前還是廣東順德北滘鎮的一個農民。由於家境貧寒,楊國強過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70年代中期,他開始跟著在建築工程隊的哥哥學藝、幹活。省儉、拼搏、好學,年輕時的楊國強對於自己打工生涯的種種嚴格要求,也為他後來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1992年對於楊國強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契機,這一年,鄧小平南巡後改革開放的大潮又一次席捲中國大地。數據顯示,僅這一年,在中國的房地產投資與1991年同期相比增加117%。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楊國強開始了個人的房地產創業之路。

這時已經身為北滘鎮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的楊國強看到了發展動力,他與其他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北滘鎮碧江及三桂兩個管理區內一塊佔地1300畝開發項目,即以"碧桂園"命名。

初期,由於項目銷售情況並不理想,收支不平衡,開發難以為繼。其他合作企業打算退出,楊國強咬咬牙,包下項目自己挑起了大梁。從此,他從樓盤承建商,變成了開發商。

不懼困難,有創新才能逆流而上

改革,激活了市場的活力,從而也帶來了一定風險。在楊國強的成功人生中,每一次的大轉身,都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進程相吻合,勇於挑戰,甘做改革創新的"試驗者"。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楊國強也遭遇過"房子不好賣"的煩惱。1993年,由於宏觀調控所帶來的上一輪房地產熱也在慢慢消退,碧桂園所開發建設的4000套房子僅僅賣出了3套,與"爛尾樓"無異。

但這並沒有讓楊國強放棄"求生"的慾望,通過觀察,他摸準了人們重視子女教育的心理,在社區辦起了"貴族學校",吸引了眾多先富起來的珠三角居民前來置業,並以此帶動學生家長前來買房置業。

另一方面,順德碧桂園還將售房廣告"撒"到了香港直通車大巴上,成功吸引了眾多期盼住別墅的香港人前來買房,順德碧桂園由此一舉成名!

從此之後,佈局城市近郊,以完善的交通、生活、教育配套吸引購房者,碧桂園的完善配套、大盤開發模式,成為粵派房企的重要特徵之一,成為全國同行學習的對象。隨著碧桂園的開發腳步邁向全國,"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口號也響徹大江南北。

立足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終圓"農業夢"

楊國強用26年時間創造了一個地產神話,站在新時代下,面對全新的市場競爭與發展挑戰,楊國強依舊堅守初心,勇於創新,涉足多領域發展,大力擁抱變革之道。

2018年,適逢碧桂園的蝶變元年,楊國強重拾農民身份,將公司戰略融入國家戰略大局中。據悉,在思考如何發展現代農業上,楊國強跳出以往發展農業的窠臼,選擇採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碧桂園農業自建基地,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生產計劃,在生產端主要採取合作模式,與農村合作社等簽訂採購合同,由農村合作社來生產。值得一提的是,"鳳凰優選"和"碧鄉"兩大平臺就是碧桂園正在大力發展的兩大自有品牌。

不得不說,碧桂園以農業為切入點,將扶貧升格到主業高度,以現代科技農業作為產業切入帶動經濟發展,並以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相結合的方式,助力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總之,改革開放的春風讓碧桂園如大象起舞,翩然而動。作為行業領頭羊,在下一個發展之年,碧桂園在大力助推中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之時,集團更有信心,以"工匠精神"為支點,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