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十大感動人物揭曉

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十大感动人物揭晓

頒獎儀式

福州新聞網12月29日訊(記者 邱陵)29日,鄉村復興論壇·永泰莊寨峰會揭曉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十大感動人物,分別是鮑國忠、鄢行莊、黃修朗、鮑道文、黃以勝、林廉炎、林莊潔、董思思、楊良和、黃文浩。據悉,評選歷時4個月,經過鄉鎮、社會推薦及個人自薦,網絡投票,政府審定3輪評選流程,他們或捐資捐物,或著書立說,或修繕莊寨,為弘揚莊寨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本土學者鮑國忠是永泰莊寨發現第一人。他提出了莊寨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古代村落鄉紳文化載體的孤本,自然風水巧應學說的傑作,千年古邑人文百科的縮影”這一概念性論述。他將自己數千件收藏品予以系統整理,在福州、閩侯、永泰城關、同安鎮坂頭、洋尾以及嵩口鎮月洲村,建立了民俗博物館、永泰古建博物館、莊寨古風博物館、莊寨百年蒙學博物館、莊寨紅色記憶博物館以及張元幹文化博物館,使更多人得以瞭解永泰人文歷史的燦爛輝煌。

鄢行莊是大洋人,作為榮壽莊後人,他看見恢弘精美的先人莊寨日漸坍塌,心痛不已,率先捐出130萬,共籌集300多萬元修復榮壽莊,為古莊寨修復保護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黃修朗是白雲文化挖掘、宣講者。編寫了《姬巖志》《姬巖詩文志》《姬巖導遊詞》,主修、協修白雲麟峰黃氏家譜。2014年至今,擔任白雲鄉“白雲人家博物館”館長以及義務文化講解員,併為之蒐集編寫了“歷史名人”“本地風物”與“白雲人家詩吟”。

愛荊莊理事會理事長鮑道文,從2010年就開始發動族親修繕愛荊莊。他多次組織召開房長和族親會議,籌集到了修繕資金370萬元。他還積極當好愛荊莊宣傳員,幾年來為遊客導遊解說達3萬多人。去年以來,他團結宗親,配合縣村保辦,積極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保護獎,取得成功。

黃以勝是民間機構白雲鄉白雲村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中心主任。從七十年代起,就用工資收入救助3位孤寡老人的生活,堅持十幾年直至他們逝世,從而保留了他們手上的清代御醫力鈞的三件珍貴文物以及白雲多位先賢的字畫古書。黃以勝還編寫出《御醫世家,英才輩出》等研究文獻。去年退休後,投入白雲鄉的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工作中。

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十大感动人物揭晓

頒獎儀式

林廉炎是嵩口古鎮退休教師,他為遊客講述《繁榮的嵩口古鎮》,為小學生講述《風雨中的擺渡船》,在公益圖書館介紹《教壇奇葩格致小學》,在壟口書齋講述《古鎮名勝》,激發了遊客、遊子、在地青少年對嵩口古鎮的熱愛。他領頭成立古鎮老人演唱隊,走上街頭,走向古鎮各個景點,讓古鎮傳統文化呈現新的風景線。

永泰白雲中學老師林莊潔,創辦了“福州永泰白雲山”微信公眾號和“白雲鄉土文化研究群”,致力於白雲鄉土文化的宣傳挖掘 ,藉此推廣白雲的名勝古蹟、古莊寨古民居、歷史典故、鄉土文化,弘揚鄉賢精神等。特別是宣傳白雲力鈞、黃展雲等地方名人文化,弘揚了社會正能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他又與福建工程學院一道策劃組織了 “永泰首屆青年·大學生民宿佈置大賽”等系列活動,為白雲文化振興作出自己一份貢獻。

出生北方的董思思是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他對永泰的古村落古莊寨深深著迷 ,自2016年以來,他多次帶領廈門大學歷史系師生在永泰進行田野調查,在十多個鄉、鎮的村落中發現了高達2萬餘件民間歷史文獻,並以《永泰莊寨文書》為名編輯成書。2016年在同安鎮三捷村仁和莊駐點,策劃了“集體化時代的鄉村社會”民間文獻展覽;2018年,又在蓋洋鄉三厝策劃“紙短史長:永泰縣蓋洋鄉民間歷史文獻展覽”。

楊良和是永泰縣政協文史研究員。他退休之後醉心於蒐集研究鄉土文化,編寫了《紫山村志》《永陽俗語》《洑口山歌集》《虎尊拳故事》等幾本地方文化書稿。編寫了永泰縣第一部村志《紫山志》,收集、整理了當地傳統山歌數百首。

1989年出生的黃文浩是永泰縣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行攝永泰山水間,用鏡頭記錄了一百多座古莊寨及古村落如詩如畫的風光。其攝影作品曾多次入選《方誌田園》《福建日報》等刊物,代表攝影作品有《美麗永泰我的家》《那些年,那些寨》《永泰美麗鄉村》《深秋銀杏秋意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