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或許是因為亞洲人對的特殊氣味有寫在DNA裡的喜愛,或許是因為一捧綠油油的顏色引發無限遐想,無論是餅乾、蛋糕、奶茶還是冰淇淋,“

抹茶味”已經全面佔領零食屆。

雖然出現頻率高,大家對抹茶的瞭解卻著實有限。號稱抹茶味的東西里,真的含抹茶嗎?抹茶粉和綠茶粉難道不是一回事?日本抹茶,只是海外留學一圈,又衣錦還鄉的“假洋鬼子”?

抹茶到底有多火

抹茶發源於日本,而日本的流行飲料經歷了從碳酸到咖啡再到茶飲料的發展過程。

1970年,日本年輕人最愛喝碳酸飲料。1980年,自動售貨機開始風靡,咖啡飲料銷量暴增。1990年之後,隨著瓶裝茶技術的成熟,茶飲料市場快速增長。到了2005年,日本的瓶罐裝茶飲料銷售額達到9313億日元,佔飲品零售總額的

25.8%

雖然日本主流的茶飲料品種是烏龍茶、綠茶、大麥茶等原葉茶,但抹茶無論是在瓶裝茶領域,還是在沖泡茶粉領域,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日本茶飲料的老大伊藤集團推出了含有抹茶粉的新型飲料;可口可樂公司也從2011年開始出售罐裝抹茶拿鐵;伊藤集團的固體抹茶,年銷量更是超過一千萬份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伊藤園茶飲料

茶飲料風行,推動了茶味零食在日本的擴張。

1996年,哈根達斯在日本推出了抹茶味冰淇淋,2001年,星巴克推出了抹茶卡布奇諾。2010年,日本冰淇淋協會發布的“消費者最喜愛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調查結果顯示,抹茶口味位居第五。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經上升到第三名,喜好率將近50%

抹茶作為典型的亞洲口味,還受到了越來越多西方人的追捧。

近年來,美國人消費了日本抹茶近一半的出口量,“MATCHA”成為了咖啡冰淇淋店的常備口味。僅2014年一年,美國的抹茶粉零售額就增長了54.9%

,抹茶即飲飲料的銷售額翻了兩倍多。星巴克的抹茶星冰樂則在歐美熱銷。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抹茶星冰樂

抹茶在中國也足夠流行。

在大眾點評美食類裡搜索“抹茶”:北京1815家、上海3266家、廣州1149家、深圳689家。這個數量等於說,如果哪家咖啡奶茶麵包店裡一款“抹茶味”都沒有,那麼這家店基本上可以關門了。

抹茶和綠茶粉,並不是一種東西

雖然許多人號稱最愛抹茶口味,但他們根本搞不清抹茶到底是種什麼東西。這肯定不能怪消費者傻,因為中國市場上流通的“抹茶粉”,大多隻是綠茶粉

實際上抹茶和綠茶粉並不是一種東西。綠茶根據工藝和製作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而抹茶則是諸多綠茶種類中唯一成品就是粉末的。

而綠茶粉在日本稱為粉末綠茶,是把不太好的綠茶茶葉磨成粉,而好的綠茶都被人拿去沖泡喝了。

抹茶是要避光生長的,所以它的採摘時節通常要比普通綠茶晚一個月,當然營養價值也會更高,顏色也更加翠綠,普通的沖泡綠茶是有些偏黃的。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抹茶的製作工藝也很複雜,基本步驟就有攪碎、蒸汽殺青、冷卻、烘乾、梗葉分離、去除砂石、殺菌、快速乾燥、研磨等。

苛刻的生長環境和複雜的製作方式當然讓抹茶粉的價格更高,通常好的抹茶粉要比綠茶粉貴幾倍甚至十幾倍

因為抹茶和綠茶粉的不同,所以日本企業在使用“抹茶”標籤時非常謹慎,一些公司在製作餅乾、甜品時也會用綠茶粉代替抹茶粉,可即使產品名寫著“抹茶”,也必定在括號或者原料表裡註明“綠茶粉”。而在中國,並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抹茶的原型在中國

現在絕大多數喝茶的中國人,都是直接茶葉泡水。實際上,這種喝茶方式,是在明代之後才大範圍流行開的。明以前的中國人,尤其是有品位的文化人怎麼喝茶?

主流有兩種,一是

煎茶法,二是點茶法。這兩種喝法,用的都不是茶葉,而是茶粉,古人一般叫它“末茶”,製作原理和現代抹茶差不多。

“末茶”的主要來源是餅茶,又稱團茶片茶。餅茶最晚在唐代已經流行開來,採摘下來的茶葉經過蒸青研磨烘乾等工序,被做成餅狀。唐人的煎茶法是把茶餅磨粉,加入鹽、姜、茱萸等調料一起煮,口味比較清奇。宋人的點茶法則要精細得多。

宋代最先喜歡上末茶的是文人。他們把末茶放入茶碗中,再加入少量水調成茶膏,隨後一邊

用湯瓶注水,一邊用茶筅快速攪打茶湯,形成細密的泡沫。《大觀茶論》描繪這個過程為:“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面,疏星皎月,燦然而生”。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點茶技藝,單從操作本身來看,確實算是日本抹茶道的雛形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 茶筅

除了點茶和競賽感濃厚的鬥茶之外,宋代還出現了可以與琴棋書畫並列的高雅茶藝活動:分茶。

分茶又叫“湯戲”、“茶百戲”。北宋初年陶谷在《清異錄》中將其描述為“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小小物類,唾手辦耳”。

看起來,分茶可能比較類似現在的咖啡拉花,不光能用茶沫拉出簡單圖案,還能在茶盞裡寫詩畫畫,到了南宋,會分茶甚至成了民間藝人的一種謀生手段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 磁州窯黑釉油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那麼,這些喝茶方法怎麼就都失傳了呢?

元明兩代是我國茶葉史上的一大轉折點。

遊牧為主的蒙古人雖然有喝茶習慣,但他們對唐宋的煎茶點茶都缺乏興趣,更喜歡喝酥油茶藥茶或者散茶。統治者喜好不一,再加上社會動盪、國力衰退、假茶橫行、文人地位下降等複雜原因,餅茶和末茶走向了衰落。

明初,朱元璋下令罷造龍鳳團茶,各地一律進貢散茶:“太祖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一照各處,採芽以進”。明代飲茶風氣隨之改變,士人們也認為相比繁瑣的點茶法,泡茶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此後,中國末茶不見蹤影,點茶法也逐漸無人問津。

抹茶在日本也是小眾

雖然在中國式微,點茶技藝遠渡日本後,還是發展壯大了起來。

日本人的喝茶愛好,一開始就是受中國人影響培養起來的。唐德宗貞元二十年,日本禪師最澄作為學問僧來中國求學,將茶籽帶回日本。後來,因為受到嵯峨天皇喜愛,日本寺院皇室開始大量種植茶樹。平安奈良時期的茶文化,與唐代極其相似。

鎌倉時期,榮西禪師兩度赴宋學佛,回國時不僅攜帶了大量茶籽茶具,還將《茶經》手抄本帶回日本,並完成了日本的首部茶經——《吃茶養生記》。書中記錄了宋代的末茶點茶技藝,為日本抹茶道打下了基礎。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 《吃茶養生記》

在當時的日本,茶道偏好奢華鋪張,而如今“和、淨、清、寂”的飲茶哲學,以及宇治抹茶的特殊地位,都是由千利修奠定的。在千利修手中,日本茶道與禪宗思想相結合,走上真正本土化的道路。

到了今天,日本茶人點茶多用黑色瓷碗竹製器具插花器皿,茶室大多不超過四張榻榻米大小,而整個過程又極其複雜嚴肅,處處體現禪學,呈現出非常鮮明的日式美學特徵。因此,已經不能說日本抹茶道只是宋代點茶技藝的複製了。

中國是茶葉故鄉,為什麼輸給日本抹茶?

●日本茶道

現代日本茶道傳承主要依靠兩大途徑,一是女子學校通過插花、茶藝、女紅等技能提高女性“個人修養”;一是“家元制度”,根據血緣關係世襲傳統技藝。

抹茶道步驟繁複細緻,有“點一杯好茶要學十年”的說法,即使在日本國內,受眾面也很小。

而且,早江戶中晚期,明朝的泡茶方法也傳入了日本,並且形成了比抹茶道更加簡潔樸素,以“和、淨、清、閒”為理念的煎茶道。事實上,現代日本人相比抹茶,日常喝煎茶更多。

為什麼煎茶綠茶、大麥茶、烏龍茶口味,都沒像抹茶口味一樣火起來?可能恰恰是因為真正的“抹茶”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物以稀為貴,聽起來格外誘人。

1.張一潔:《中國末茶文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2.沈冬梅:《宋代的飲茶技藝》,《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4期。

3.齊洋:《日本茶文化對日本茶包裝設計的影響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3月。

4.李薇:《中日茶史溯源及抹茶產業的前景發展》,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10月。

5.張建立:《“侘茶樂境“芻議”》,《農業考古》,2017年第2期。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