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節日這麼多,我哪裡存得了錢!

下半年節日這麼多,我哪裡存得了錢!

算一算,退休後你需要多少錢才能“舒適養老”?

也許你的答案是1000萬元,甚至產生了大膽的想法,要1個億。

這個小目標顯然不容易達到,不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最近公佈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人希望過上舒適的養老生活,在不考慮投資的基礎上,至少需要163萬元儲蓄資金。

163萬元,看上去容易多了吧?

再來看一個數據,年輕人要完成這個163萬元的儲蓄目標,也許並不容易。

央行不久前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全國住戶存款餘額68萬億。這個數字當中大約50萬億掌握在1000萬的少數人手裡,而由10億人組成的大多數人人均存款8000元,半數家庭零存款。

從零存款開始,年輕人每個月拿出正常收入的21%(大約1339元)存進銀行,他們需要上百年才能存夠163萬元。

更何況,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支出大於收入。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2018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091元,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二者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率一致”。

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單一又脆弱的經濟來源就是工資了。

難怪最近網上開始吐槽:“8月份的工資交給了中秋節,9月份的工資交給國慶和結婚的,還得借,10月份工資都交給了雙十一!”

以為這就完了?春節已經在跟你招手了。

黃金週結束之後,你還有多少金?

今年是我們施行黃金週制度的第20年。

1999年國務院發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確定春節、五一、國慶這三個7天長假,並把它們相對均勻地分配在了春秋冬三季。

當年第一個國慶黃金週,全國就有2800萬人出遊,創下141億元的旅遊綜合收入。到了2018年,這兩個數字就變成了7.26億人次和5990.8億元。

後來在2008年,五一勞動節的長假被削,另外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假期。這時候如果按農曆計算,大家的統一休假機會就變成了上半年三個小長假、下半年兩個長假外加兩個小長假的分配。

接近年末,花錢的渠道被修成了瀑布。

下半年節日這麼多,我哪裡存得了錢!

今年國慶結束後,新華社分別轉發了《經濟日報》和《新京報》的兩篇稿子。這兩家媒體一個說“增設黃金週不如落實帶薪休假”,另一個說“帶薪休假落實難,不妨考慮恢復五一黃金週”。

這兩個建議就如左右腦的互搏,讓公司的高層領導感到很為難。

對於打工者來說,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既有黃金週,還嚴格保證帶薪休假。但對於身為“隨時隨地加班狗”的我和身為“行走電腦”的你來說,放不放假既和我們工不工作無關,也和我們省不省得下錢無關。

據商務部發布的“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國人在7天長假裡靠“吃吃喝喝”和“買買買”花掉了1.4萬億元。某購物平臺上破壁機的銷售量同比增長超過1000%,大家放假更不忘養生。

眾所周知,養生自古以來就是最花錢的玩意兒。

好的生活,真的挺貴的。

順利度過下半年,需要多少錢?

長假集中的下半年,不放假卻仍要慶祝的節日也在這個時間內頻頻出現。

教師節、感恩節送送禮,萬聖節、聖誕節買買單,元旦、春節發發紅包走走親戚,工資就像“消消樂”一樣,一塊又一塊地變少了。

今年還新設了一個“農民豐收節”,帶火了一批農家樂、民俗活動和土特產。這意味著城裡的Jennifer和Jesper回老家休個年假,也得面對更瘋狂的物價上漲。

更別提雙十一這個在互聯網時代孵化的節日。商家打折、營銷號提供省錢攻略、買家下單,這些看起來正正常常的交易模式,都被說成了“搶購”“秒殺”“血拼”,暴露了這個時代的“狼性”。

每個雙十一都會給年輕人留下冷酷又殘忍的賬單,對了,在雙十二還有一次餘震。

下半年節日這麼多,我哪裡存得了錢!

▲12月12日已成購物節,誰還記得這天發生過“西安事變”?

明明大家都這麼窘迫了,有些人還特別不厚道地在下半年結婚,強迫別人為自己充滿了未知的婚姻生活眾籌。受到邀請的人紛紛盲目地為好友的幸福投資,也暗戳戳地為自己謀劃下個下半年,要把錢再圈回來。

而在下半年這些大大小小的節點中,寒冬將至,大家還要為自己的生活穿插一些吃火鍋、買大衣的支出。蘋果的新品發佈會過去了,許許多多個相類似的發佈會即將來到。

最後,春節作為這個下半年的結束點和下個上半年的起點,最容易讓人喪失理智,比如說囤年貨、派紅包,以及年終獎即將發放狀態下自己放棄式地買買買!

據《華盛頓郵報》早前預測,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能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時間就在2018年。這是每一箇中國人所揹負的KPI,大家再加把油!

上半年沒攢下錢,你心裡沒點數?

和突擊消費的下半年相對,上半年的基調是賺錢。可是下半年花錢花到無錢可花的原因,部分就在於上半年年輕人也沒省下多少錢啊。

畢竟一個努力參與雙十一的人,怎麼可能放過“6·18”?

而上半年之所以沒有給大家留下那麼大的消費壓力,或許是因為一個個小長假的間隔適當。在每兩次花錢之間,都有一次月薪補給,真是貼心得很。

甚至,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你還會做出許多自認為十分有意義的消費。比如說你辦了張3000塊的健身卡,到現在只去了7次;比如你報了線上大數據學習班,然後那個app就再沒打開過。

每年開頭那幾天,總會讓人產生許多美好的幻想,你渴望變成彭于晏或新垣結衣,把他們當作365天的長線劇情,可是連每日任務你都沒完成,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

唯一能夠長情地堅持下來的事情,就是消費了。

大家都在互相告誡要理智消費,省錢和斷舍離才是人生贏家的標配。但只有你自己知道,當你拆開Switch的包裝盒,當你抹上貴婦級護膚品,這些“錢帶來的快感”,真的很爽。

我們都是為了那幾個瞬間的自由,願意被奶茶、通勤、網貸“殺死”的年輕人,那就在越來越冷的季節裡,秋褲穿起來,抱團取個暖,多喝熱水保持健康的身心,加班賺錢以求穩定的收入和優異的還債能力。

2019年的第一天還有不到一個月,離大年初一還有兩個多月,看來埋頭賺錢的日子又快到了。

有一句說了兩百多年的雞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另一位持人生荒誕論的法國人加繆說:“在隆冬,我終於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