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雙城雙主打,少年老成“飛石號”


雙人雙城雙主打,少年老成“飛石號”


繼《寂寞飯店》之後,“飛石號”這支創作組合,又帶來了新專輯《天方夜談》的第二波主打。而這一次的主打,無論是形式還是數量,都有些不一樣。

因為這次“飛石號”帶來的主打曲,不是一首而是兩首,並且兩首主打歌曲,還是分別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同步上線。即使是在音樂營銷已經無限多元和細化的時代,這樣的雙主打歌曲模式,都是一種很新穎的形式。

雙人雙城雙主打,少年老成“飛石號”


但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的新穎,實際上卻來自於“飛石號”的音樂本質,而不僅僅只是為營銷而營銷的刻意,因為以“雙城記”的方式發佈新歌,雙城的時空距離,其實也恰恰是“飛石號”的創作寬度。

雙人雙城雙主打,少年老成“飛石號”


首先是《太平橋》。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一座叫做太平橋的橋,而“飛石號”寫的和唱的《太平橋》,是位於北京的“太平橋”。

和很多類似以舊景抒情的作品一樣,《太平橋》這首歌曲,同樣有著一份濃濃的懷舊情感。但這首作品在看似懷舊的表象之下,卻有著創作和演繹上的獨到之處,這種獨到之處,恰恰就是“飛石號”創作寬度的特質呈現。

通常來講,像這種紀念故去景物的作品,很容易陷在一種單純懷舊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或者也會通過傳統與現代的對比切入,讓歌曲在一種時空穿越中,有一種戲劇化的衝突美。

《太平橋》這首歌曲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寫得美、也唱得美,美在單純和清新。整首歌曲結合了傳統京味民謠的韻律和發音,而這條音樂的主線,也像是一支鏡頭般,帶著聽者穿越“太平橋”的歷史。

從大明朝到現在,從大明濠到主幹道,從和平門到動物園的7路大通道,還有衚衕口周遭的陽關道、火神廟。《太平橋》這首歌曲不急不徐的演繹,讓人既完成了一次旅行,又穿越了一次時空,有橫有縱、有點有面。

還有呢?沒了!

是的,沒有結論、沒有觀點,沒有慷慨激昂,也沒有假裝憤怒,但這恰恰就是“飛石號”這首作品的高級之處。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沒有急於想在音樂中賦予一種態度,也不一味賣弄情懷,這反倒讓《太平橋》這首歌曲,有了陶淵明田園詩般的美感。美就在這閒適恬淡的藝術表現中,美也成了美本身。

對於一支還是新人的組合來講,這甚至是一種出乎意料的“老練”,也算是無為卻無所不為了。

從雙主打的角度來看,《太平橋》和《臺北車站》兩首歌曲,不僅僅只是雙城雙曲,對於“飛石號”來講,《太平橋》更像是一個起點,而《臺北車站》則成了一種歲月、經歷和音樂的延伸。

雙人雙城雙主打,少年老成“飛石號”


非常自然的,《臺北車站》這首歌曲,又從傳統美來到了現代美。

如果說《太平橋》像是畫面流動的幻燈片,那麼《臺北車站》就像是一幅剪影。孤獨的旅人、落單的身影,在臺北車站地下各種轉乘通道間,很容易產生一種茫然、寂寥又無助的情緒。

不同的是,“飛石號”的兩位成員,以一種傷感卻不失優雅的情緒表達出來。小號的音色雖然有些淒涼,但絃樂的唯美,又讓惆悵變出一絲溫暖。尤其是能夠通過絃樂的迴響感,讓那種孤單的情緒揮散,由此帶到人生的下一程、下一站。

從《太平橋》到《臺北車站》,關於“飛石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但即使如此,這樣的開始,卻已經足夠精彩,尤其是——特別。

由高磊和余文飛組合而成的“飛石號”,就是那個曾經在第三季《中國好歌曲》舞臺亮相的“蘋果園”。而就像華語樂壇那些前輩的雙人男生組合,如“優客李林”、“凡人”、“知己”等等一樣,“飛石號”也通過和聲這樣一種和諧又唯美的方式,讓他們的作品,變得和許多男歌手的個人作品完全不一樣。

無論是《太平橋》還是《臺北車站》,或者第一首主打曲《寂寞飯店》,高磊與余文飛的和聲,也讓他們的作品,有了不一樣的縱深質感。

不過,“飛石號”組合的和聲也有一點不一樣,高磊和余文飛兩種男聲,並沒有刻意突出音色的差異化和互補性。很多時候,副聲部的出現,往往更像是為主聲部鑲邊,在不經意之間,完成了一種似迴響、似霞暈的延伸,整體的感覺更抽象,這也讓“飛石號”的作品,即使是在很具象的歌聲中,也常常會給人一種印象派的感覺。

至於“雙城記”之後,“飛石號”又將落腳何處?你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