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從小到大,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腦子裡被家庭、學校、社會灌輸了很多不正確的思想和觀念。

這些思想和觀念,有很多僅僅是源自文化傳統,或約定俗成的,而並非是真理和實相;只是由於世人都這樣認為,所以也就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

由於是這些觀念是打我們知事之始就預設先入的,我們很難發現其實它們是片面的、錯誤的、顛倒的、凌亂的。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相對而言,宗教則提供了一套比較系統和整體的思考。

如果信奉某宗教,相當於將自己的三觀系統格式化,重裝軟體程序。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所以我認為,對於一個人來說,有信仰應當比無信仰要好。

宗教信仰有助於一個人建立深邃而系統的觀念以及方法論,使其在立身處世、言行舉止上,具有良好的系統性和可靠性。

幾乎每家宗教,都有一套解釋宇宙世界、生命人生的教義。至於為人處世,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些都有助於人們去惡從善,互相友愛,減輕煩惱,以及增長幸福感。這對於維護社會的安定,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世界上絕大多數宗教都是有神教,不論是多神的還是一神的,認為宇宙和世間存在萬能或大力的神。

它們都強調依賴,只要相信、皈依,就可以離苦得樂,獲得救渡,或獲得福祉等。這些承諾給人以心靈寄託,使苦難的人生不至於那麼難耐。

同時,宗教大都教導人們反觀內心,自我內省,出現問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非常有利於靈性提升和自我完善,能較好地改善人的心靈品質。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然而,宗教信仰卻是有侷限性的。

宗教畢竟是人的大腦的產物,其教義和信條,往往都有其複雜的社會成因和發展歷史。 宗教不等於是真理。不惟如是,宗教有時候反而可能阻礙人們認識真理。

我們只要稍微考察一下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較量就不難理解。信仰本質上都是某種偏見,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迷信的成分。

羅素有句話值得深思: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獻身,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宗教及宗教師傾向於激發信徒的宗教情操,使信徒認為自己的宗教或宗派是世界上最好最快最正確的,己是人非、己高人低是最常見的。

很多信徒比非信徒更加二元對立:凡是符合自己所信奉的,就認同喜愛;凡是與自己不同的,就憤恨厭惡。對神、偶像或教條的迷信和膜拜,也使他們難以看到現象界的客觀事實。

另外,為了維護和鞏固宗教事業,宗教師會制定出一套懲罰與報償的機制,這進一步阻隔了信徒去探究客觀的真理與實相,使信徒很難提升心靈品質。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被灌輸了宗教框框的信徒,很難真正認知客觀的真理,了悟不到宇宙和生命的實相,也就很難真正離苦得樂而到達解脫自在的境界,最終還是活在顛倒的夢幻世界中,飽受煩惱痛苦的折磨。

他自以為自己有了依靠,有了歸屬,其實那不過是他夢幻世界的一個主觀期望,一個寄託而已。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信仰是一件要千萬謹慎的事情。

一個人要是沒有信仰,他的三觀很可能顛倒凌亂,必將難於系統而深入地感悟人生的真諦,以及生命的實相。可是一旦他信仰了某個宗教,則很容易被宗教師洗腦、催眠,並被囚禁在狹窄的宗教戒條義理框框內而無法自拔。

一個戴墨鏡的人,或許還能覺察到,眼前深色的世界是由眼鏡顏色所造成的;而一個戴著有色心鏡的人,卻很難覺察到,眼前的世界其實是被他的思想觀念所扭曲成那樣的。你很難將一個裝睡的人叫醒。

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應不應該有宗教信仰

所以,沒有信仰的人,應當有個信仰,這有助於提高心靈的品質。但是信仰一陣子之後應當要超越信仰,要能從宗教的侷限中抽身出來,重新一切歸零,以站在超然的立場和角度來客觀審視自己和宗教。

但這是很難的。一旦你陷入了宗教的泥潭,能否從中超越上來,那就要看你的悟性和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