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这些坑,你一定都踩过!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方面都有一部血淋淋的血泪史。多数人都在都吐槽:买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啥都能赔。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这不赔那不赔,跟当初的“承诺”不太一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保险的这些“坑”,相信大多数人都踩过!

坑一:重疾险确诊即赔

“重大疾病确诊即赔!”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绝对是一个大“坑”!最近,身边的一个朋友说,购买重疾险时候,保险代理人就是这么说的,那时根本不注意重疾的赔付条件,现在才发现自己原来错了。小编要说,大部分“重大疾病”都不是确诊即赔!

随便挑一个重大疾病的释义给大家看看: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条款写的很清楚,必须实施手术,而且手术要求开胸进行,没手术的不能按重疾赔,非开胸的手术同样不能按重疾赔。如果相信了那句“确诊即赔”,还等着一笔重疾理赔金来救命,你们或许一定会很失望!

那么来了解下,到底什么情况可以按“重疾”赔,什么情况可以按 “轻症”(或中症)赔,什么情况下重疾/轻/中症都不赔。

有时候,即使保险条款胜似天书,你既然下了决心要交费20年,也得把天书啃一啃。翻开重疾险合同,真正能符合【确诊理赔】的大概就只有癌症和一些高位伤残。其他“重疾”,要不约定需要实施相应手术,要不要求经历了一定期间的观察期后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保险的这些坑,你一定都踩过!

坑二:这份意外险跌伤扭伤全都赔

相信不少宝妈给宝宝买意外险卡单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买了这张小卡单,宝宝意外跌伤扭伤全都赔”,宝妈们心疼熊宝宝今天跌这里明天碰那里,意外受伤的诊疗费保险公司通通赔,的确能帮上大忙。但后来出事了才发现,保险公司赔是赔了,但是没有兑现之前“都能赔”的承诺,还有一大部分医疗费要自己掏腰包。

其实,这里关于“意外医疗费用报销”的坑,不是保险公司能不能赔,而是在于保险公司究竟能赔多少!简单听信了产品的销售话术,导致过高的期望,忽略了保险理赔报销的约定条件,是让我们“入坑”最大的原因。

保险的这些坑,你一定都踩过!

意外险的意外医疗责任,对于意外事故导致的门诊就医或住院的医疗费,的确是可以理赔的,但很多产品对理赔范围加以限制:社保范围内的医疗费。

如果治疗过程医生用了自费药物、还做了自费的检查和治疗项目,保险公司就不理赔这些费用。所以,我们挑选意外险时,对于意外医疗责任需要关注:

1. 报销范围,是否能包括自费的部分。

2. 免赔额多少。

3. 如果没有基本医保提前结算,对保险公司的报销比例是否有影响。

坑三:病历写错,理赔困难?

相信大家生活中应该也会发生过医生写错病历的情况。如果病历写错了,保险公司真的会简单以此拒赔吗?

小编要说:不会!因为,保险公司理赔时,不会仅仅看病历,病历更不是申请理赔的唯一凭证,病历写错可以与医院协商后修改,从而获得理赔。在这里小编主要分析的是非故意骗保的情况,针对的险种也是对病历有严格要求的健康险。因为像寿险或者意外险,申请身故保险金的时候,材料中严格要求的往往是死亡证明,而不是病历。

保险的这些坑,你一定都踩过!

一般来讲,病历写错可能会有两种原因:1.医院原因,包括误诊、错诊或者夸张诊断、诊断信息输入错误等;2.被保险人(病患)自身原因,比如被保险人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

大家可能会认为:医院还能犯这么低级的失误吗?答案:是的,只要是人干的活,就可能犯错误。

举几个常见案例:

1. 用曾用名住院就诊,出院后向申请理赔却用身份证的名字。

2. 病例中关于到医院就诊前的症状持续时间写错了,入院前已有病情10天,被错误写成10年,被保险公司怀疑我们是隐瞒病情故意不如实告知来投保,从而被拒赔。

如果是被保险人自身提供了错误的个人资料导致引起的,在理赔遇到问题时,都应第一时间补充来自第三方权威证明(特指不会从你的保险理赔金中得到任何好处的第三方),如公安机关出具有效身份证明或户籍证明,再交给医院修改病例。

如果是医院记录错误,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病历上的错字是可修改的,上级医务人员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有审查和修改的责任,实习医生写的病历,也需要注册医生进行审查确认。我们发现病例写错后,就抓紧和主治医生或者医院专属的“医务科”进行友好协商并修改。然后再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在真实、合理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拿到满意的理赔结果的。

保险的这些坑,你一定都踩过!

小结

今天分享的这些坑,相信大多数保险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作为消费者,小编建议大家这么做:

1. 买保险前

别冲动,认真总结自己的需求,主动去了解下这些需求应该用什么产品来匹配,以及不同产品的保障范围和责任免除范围,敲定合适的保险组合。

2. 买保险时

遵守投保流程每个环节的要求,不能只简单关注重疾有多少种、预期分红多少,还应该多了解产品本身保什么和不保什么,清清楚楚避免纠纷。对后续理赔流程也要有一定了解,保险不是简单的发生保险事故就可理赔。

3. 买保险后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应该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像寿险和意外险这两种产品,保险事故发生后,必须在约定时间内通知保险公司(一般都是10天),否则将有可能影响最终理赔结果。遇到任何不公的待遇,要有法律意识,律师、保监局都是消费者可以求助的对象。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baopr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