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說“勒是霧都”時,我在說什麼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是中國直轄市、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圖文編輯自2018“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入展作品:《山水之城》,作者:劉嵩】

這個地形獨特的山水人文之城 ,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解放碑長大、吃著麻辣火鍋、爬坡上坎的“重慶崽兒”來說,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感。圖為重慶渝中區,即將拆遷的重慶十八梯舊城區與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這裡有美麗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橋、奇特的城市交通,還有讓老司機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橋。重慶南岸區融僑立交,是一座全方位720°旋轉立交,遠看就好像一座三層轉盤,具有強烈3D視覺效果。

重慶南岸區黃桷灣立交橋,有五層結構、15條匝道向,8個方向延伸而去,被譽為“重慶主城最複雜立交”。

通行在城市中的輕軌和汽車分別行駛在不同的橋上。-劉嵩 攝/2018“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

重慶是一座山城,因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別多,所以重慶也衍生出很多獨特的交通方式,這些交通也成為重慶的一道亮麗風景。重慶軌道3號線唐家院子站旁,有一部全長60米的露天自動大扶梯,依山而建,方便市民出行,垂直落差達到28米,成為山城獨特地貌造就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輕軌2號線在李子壩站“穿”居民樓而過,山城的複雜地形造就了全國絕無僅有的震撼景象。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重慶還有很多別稱,比如因夏季酷熱而得名“火爐”;因城市依山建築而得名“山城”;而冬春時節的重慶雲輕霧重,因此又名“霧都”。圖為重慶南岸區,市民們行走在山路上。

在地形特色和設計師智慧的共同作用下,重慶建築也成就了很多獨樹一幟、別具風格的景觀建築。比如長江索道,是重慶的一條跨江索道,已經運行了30年,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車”。

各式各樣的“網紅建築”讓重慶爆紅於網絡。為此,我梳理了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用影像的形式將它們呈現,展現我心目中的人文重慶。比較典型的如重慶渝中區左營街,回家的市民會行走在人行天橋上。這座天橋距離地面約40米,橋面寬約2米,長約30米左右。

夜幕下的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和洪崖洞景區繽紛多彩,古式建築與現代的樓宇交相呼應。

重慶朝天門,每年5月,長江上游水位回落,重慶段部分河道變窄,航道尺度變淺,屆時便會通過浮橋連接陸地與船舶。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等候出站旅客的出租車,車的顏色與環境相碰撞,排列出的曲線形成別樣的美感。

重慶臨江門,兩棟高樓之間的連接通道,樓下臨著江水,透過居民樓的縫隙,可以看到江對岸的高樓。

重慶的地理氣候條件也已經與市民的生活融為一體。重慶巫山縣,山水之間,薄霧漫漫,面對著雄偉壯闊的山與水,市民們進行著太極劍運動,氣氛祥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