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在上一篇中,我們又分享了6個影響策略,分別是:如何化敵為友,預測他人的渴望、喜好與需求,主動承諾的力量,承諾要行動、要公開,“心安理得”效應以及如何為員工鼓勁兒加油,老實說,這6個影響策略是切實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運用到的,而且其中有兩三個都是很重要的影響策略,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能真正派上用場,解決問題的,當然,再好的影響策略也不會一蹴而就,如何使用它,什麼時候使用它,還是需要大家不斷的嘗試和練習,融會貫通才能發揮他們最大的用處!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下面的內容。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12 如何避開決策陷阱

有一個陷阱,是不少好勝心很強的談判者都容易掉進去的,那就是所謂“逐步升級的承諾”,這種現象不侷限於個人行為。“逐步升級的承諾”很容易導致糟糕的結果,並且有可能損失金錢和資源。只有謹慎地選擇參與的成員,把他們跟你要為之做決定的項目裡的人之間的關聯降至最低,這樣,才能儘量避免落入陷阱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第三方測評的原因了,因為同為公司內部的人員,即使從來沒有過交流,但是因為內在存在一定的聯繫,不管是環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只要有一定的聯繫,那麼就很容易落入“逐步升級的承諾”的陷阱中去,他們會沿著之前人員的思維軌跡繼續下去,使用各種論證證明之前人員的正確,從而失去了客觀和公允,進而造成一些決策的失敗,所以如果想去衡量一個決策或者項目的可行程度,最好的辦法還是交給毫無聯繫的第三方去論證吧。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13 巧用“執行意向”

當我們努力去說服別人採取行動時,一句“好的”大概是最悅耳的聲音了。可是,但是答應下來卻拖著不做也仍然不足以把事情做成。幸運的是,說服科學給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做一個具體的計劃,說說他們打算在何時、何地、準備如何執行這件事。行為科學家把這種計劃叫做“執行意向”。

14 推遲一點兒會更好

當我們試圖說服別人去做一些他們“應該做”卻未必“願意做”的事情的時候,本來挺好用的影響策略卻不起作用了,這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人們知道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只是不想“現在”就做。因此,當你想要說服他人接受某個改變的時候,不要讓他們立即就改,而是把改變放到未來的某個時段——當然,前提是這個改變對他們有好處,而且符合他們的價值觀,行為科學家把這個影響策略叫作“未來綁定法”。

這一方法對於HR來說是相當的熟悉了,在初創公司或者新項目上馬的時候,是用的最多的了,很多人都把這個方法親切的

叫作“畫大餅”,其實,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相信這些事情呢,是因為在使用“未來綁定法”的時候,少了一些關鍵步驟,比如,如果你希望別人現在以較低的薪酬加入,並許諾對方未來的某個時刻能夠給與一定的回饋,那你要做的,是與對方討論,希望對方完成什麼樣的工作內容,達到什麼樣的成果,然後你會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與資源,最後達成後,有什麼樣明確的獎勵,如果這些都做了,才能實實在在讓對方感覺到誠意,而不會只認為你在“忽悠”。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15 為了將來的自己

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以義務感和對他人的道德責任感為訴求點的說服信息。可是,真正能觸動一個人,讓他願意去做出改變的,往往是“將來的自己”。因此,訴諸人們對未來自我的道德責任感,是一個強有力的影響策略。

我看過一個廣告,是呼籲大家關愛老人的,廣告的內容比較簡單,一個年輕人上樓不小心撞到一個老人,導致自己的文件撒了一地,當他一遍抱怨一遍蹲下撿東西的時候,他發現這個撞到一起的老人竟然是幾十年後的自己,頓時,他好像看到了這麼多年經歷的滄桑變化,一次次挫折和奮鬥也讓他的腿腳不那麼靈活,抱怨瞬間變為理解,並且扶著老人走下了樓梯。最後廣告的結束語是: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未來的你!當第一遍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瞬間就被它的內容和廣告標語抓到,現在看來,這則廣告之所以能有效果,其實就是使用了這一個影響策略。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16 目標設得好,幹勁兒會更足

人們往往需要重新拾起之前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按常理,當我們為自己或他人設定新目標的時候,經驗總是告訴我們,要把目標設定得非常具體。但是,當我們說服自己或他人充實目標的時候,比起單一的具體數字,把目標改成一個上下浮動的數字範圍,會更加有助於人們鼓起幹勁兒,重新投入。

為什麼浮動的數字範圍會更利於長久保持目標呢?有研究證明,讓人們視線目標的重要因素有兩個:挑戰性與可實現性。目標應當讓人感到有充分的挑戰性,因為這會讓人產生成就感,但前提得是它有實現的可能。面對單一數字型的目標,人們不得不挑選一個相對容易達成的,相對有挑戰性的數字,或者是兩者之間的折中,而浮動範圍型的目標把這兩個因素都包含在內。簡單地說,它之所以能夠促使人們重拾目標,是因為它能讓人把可實現性和挑戰性這兩方面的成就感都佔全了。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17 損失規避原則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界裡,就算當時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許多選擇其實都是在“懶得選”的狀態下做出的。因此,“默認選項”就產生的強大的力量,能影響我們的行為。由於“默認選項”符合我們的慣性,而不是與之牴觸,所以它在影響人們的決策和行為方面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而如果在“默認選項”的基礎上,在加上損失規避原則——人們又避免失去的強烈傾向,就能有更好的影響作用。

這一影響策略,在軟件開發商那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應用,當你安裝一款軟件的時候,大部分的軟件都會默認安裝在系統盤中,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得到更高的權限,更快的運行速度以及更不容被用戶卸載,而當一款軟件分為免費版和付費版時,除了默認是付費版外,選擇界面還會不斷的提醒你,如果你選擇了免費版,意味著你將損失那些特備好的功能,而這樣的損失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見到的。

細節(3)——四兩撥千斤的影響策略

今天又分享了6個影響策略:避開決策陷阱、巧用“執行意向”、推遲一點兒會更好、為了將來的自己、目標設得好,幹勁兒會更足以及損失規避原則。今天的影響策略,大部分是在商業、政策領域使用的比較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見到過使用這些影響策略的例子呢?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這裡是是非書院,專注於為大家選擇、推薦、講解、點評有幫助的書籍,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以後更精彩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