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慰安婦銅像再因日本抗議被拆,但“掩耳盜鈴”不會掩蓋問題

菲律賓日前設置的一座“慰安婦少女像”在揭幕式2天后因遭日本大使館抗議而被拆除,這一事件再次將日本與二戰受侵略國家對歷史認知的不同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已是菲律賓國內第二次發生紀念慰安婦銅像在設立後被拆除的事件。

揭幕僅兩天即被拆除

據日本《產經新聞》1月4日報道,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確認,設立於菲律賓呂宋島中部拉古納州聖佩羅市象徵慰安婦的“少女像”已被拆除。該銅像的揭幕式在2018年12月28日舉行,當時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對菲律賓政府的該做法表示“遺憾”。

菲英文報紙《每日問詢者報》報道稱,該座銅像被設立在當地一家基督教的老年療養機構入口處,與位於韓國首爾的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的慰安婦銅像外形相同。參加該銅像揭幕式的一名菲律賓人表示,這座銅像雕刻的是一位“在戰爭中被虐待的19歲的韓國少女”。

菲慰安妇铜像再因日本抗议被拆,但“掩耳盗铃”不会掩盖问题

出席揭幕式的人,除了菲律賓聖佩羅市市長以外,還有當地相關人士、韓國忠清北道堤川市前市長李根圭、建造該銅像的夫妻二人和韓國相關代表團的8人。據悉,2017年9月聖佩羅市市長在訪問韓國堤川市時就提出“將推進在聖佩羅設立銅像”。

然而,揭幕式舉行2天之後,該銅像便於2018年12月31日被工作人員拆除,只剩下混凝土地基。日本《產經新聞》對此報道稱,“無論如何,日本政府已經對過去的行為進行了補償或表達了補償的心情。”

菲慰安妇铜像再因日本抗议被拆,但“掩耳盗铃”不会掩盖问题

2018年12月31日當天,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示,“少女像”是“使用民間費用在私有土地上建造的,因此這一表達自由受憲法的保護”。杜特爾特強調,既然銅像是設立在私有土地上的,就不存在對日本的“侮辱”。不過,菲律賓總統府當天發表的聲明也明確表示不願將慰安婦問題演化成政治問題。

世界多處設有慰安婦紀念像或碑

這並非菲律賓“慰安婦少女像”第一次遭拆除。2017年12月,菲律賓國家歷史委員會和受害者職員團體在馬尼拉設立了悼念的女性銅像,日本政府要求予以拆除。最終,菲律賓政府以建設排水設施為由,在該座“少女像”設立四個月後將其拆除。

對此,慰安婦權益保護組織“菲律賓祖母聯盟”去年4月曾強烈抗議官方拆除慰安婦銅像,稱此舉如同“夜間小偷”行為,“褻瀆了菲律賓婦女的尊嚴,侮辱了日軍佔領期間受害的菲律賓慰安婦”。

二戰期間,日軍曾佔領菲律賓,並強徵約1000名菲律賓婦女充當慰安婦。截至去年4月,菲律賓約有70名慰安婦受害者在世。

事實上,除了菲律賓,全世界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也設立有紀念慰安婦的雕像或碑文。除去韓國相當數目的慰安婦像以外,中國上海的上海師範大學、香港、臺灣等地也設立有慰安婦銅像等。此外,其他大洲、國家也設立有相關的像或碑。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去年1月援引的日本外務省資料,美國東海岸新澤西州和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等6州共計12個地方設立了慰安婦紀念像或碑(含國會1座,州議會3座,市議會4座)。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也分別有一處慰安婦紀念像或碑。

據日本《朝日新聞》去年1月25日報道,日本自民黨2018年1月24日的會議報告中提到,在出席會議的議員中,表示應該呼籲日本大使館和總領事館制止當地設置慰安婦紀念像或碑的呼聲十分強烈。

在名為“恢復日本名譽和信賴的特命委員會”的會議中,擔任委員會委員長的中曾根弘文稱,“(制止設立慰安婦紀念像或碑)像打鼴鼠遊戲一樣已經來不及了”(鼴鼠遊戲:一種遊戲機,即用錘子敲打從各個洞穴探出的仿鼴鼠的頭,使其縮回並計算得分的遊戲)。

日本與各國關於慰安婦問題的“持久戰”

日本竭力試圖靠遮掩與淡化慰安婦問題來“恢復名譽”,但許多亞洲國家、甚至一些西方國家也多次以各種方式敦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問題。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在韓裔美國人團體推動下,加利福尼亞州格倫代爾市中央公園2013年立起一座慰安婦少女像。2014年2月,名為“歷史真相全球聯盟”的組織及其兩名日裔成員提起訴訟,以格倫代爾市政府設立慰安婦塑像“違反美國憲法”、侵犯聯邦政府處置外交事務的專屬權力為由,要求拆除該塑像。直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駁回幾名日裔美國人要求撤走慰安婦塑像的要求,這起持續三年多的訴訟終以原告方三次敗訴而告終。

然而,日本外務省2018年6月8日發表的關於美國格倫代爾市慰安婦訴訟日本政府意見書仍然堅稱:“日本政府對美國格倫代爾市提出抗議,認為紀念慰安婦的碑文不符合日本政府長期調查的歷史史實。”日本外務省的這份意見書稱,日本外務省審議官2017年在日內瓦召開的破除婦女歧視委員會會議上宣稱,根據日方上世紀90年代調查,“並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日本曾強制20萬女性作為性奴隸”。

日本外務省堅稱,日韓之間關於慰安婦以個人身份請求賠償事宜已得到解決。但是韓國文在寅政府去年11月解散了其前任朴槿惠政府與日本政府在2016年根據《日韓慰安婦協議》設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日韓兩國於2015年年底達成“慰安婦問題協議”,並據此於2016年成立“和解與治癒基金會”,規定日本政府向該基金會注資10億日元(約合6135萬元人民幣)作為對韓國慰安婦及其家屬的賠償,以換取韓國慰安婦問題的“永久解決”。

此外,由於日軍侵佔東南亞時荷蘭等歐洲國家在當地有不少僑民,因此荷蘭是日軍強徵慰安婦政策的主要歐洲受害國。

日本1941年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其陸軍第16軍迅速入侵當時的荷蘭殖民地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

“東印度集中營檔案館”( East Indies Camp Archives)曾有統計,在印度尼西亞被日軍佔領的時期,共有超過4萬名荷蘭軍事人員被日軍俘虜,約十萬名平民被囚禁在日本集中營裡。被囚禁的平民中,有不少人被迫從事勞役、遭受日軍虐待,或被日軍強行徵為慰安婦。

從1943年起,日本侵略軍在印尼多地設立“慰安站”,強迫各國婦女為日軍提供性服務。新華社此前報道稱,史料顯示至少有300多名荷蘭婦女和少女淪為日本軍人的慰安婦。

1993年,時任日本內閣秘書長河野洋平曾發表“河野談話”,向包括慰安婦在內的戰爭受害者道歉。隨後,日本政府成立了名為“亞洲婦女基金”(AWF),並在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東南亞國家和荷蘭啟動“慰安婦”賠償項目。該項目資金來自日本民間,而非政府撥款。日本外務省官方資料稱,在荷蘭的賠償項目共惠及79名荷蘭慰安婦。

在荷蘭國內,關於慰安婦問題的輿論壓力一直存在。2007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翻河野洋平的道歉後,荷蘭慰安婦維權組織和慰安婦受害者召集了一些民眾在海牙請願,呼籲荷蘭議會盡快通過有關二戰慰安婦問題的動議。

2007年11月22日,荷蘭議會下院一致通過決議,要求日本政府對二戰慰安婦正式道歉並對倖存者進行經濟賠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一國議會通過決議,直接要求日本官方對二戰慰安婦進行賠償。

時任荷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範巴倫曾接受新華社採訪,回憶稱,“當下院議長弗爾貝特問道‘有誰贊成?’時,全體150位議員都舉起了手,沒有一人反對,也沒有一人棄權,這在荷蘭議會的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在該動議被推進的過程中,荷蘭受到了日本方面不小的政治壓力。日本駐荷蘭大使當時還致信荷蘭議會下院,堆疊了大量理由,稱日本政府無義務進行賠償或承擔責任,要求荷蘭議會不要對該動議進行投票。但荷蘭議會沒有在日本政府的遊說前動搖。

不僅如此,荷蘭議會通過要求日本擔責並賠償的動議後,還積極勸說其他西方國家的議會及歐洲議會對類似的決議進行投票。2007年12月,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也通過了要求日本政府道歉的決議。

歐洲議會決議案稱,日本政府參與徵用慰安婦是“20世紀最大的人口販賣行為之一”,違反了有關保障人權的條約。決議案敦促日本政府應該擔負起歷史和法律上的責任,正式道歉並向所有曾是慰安婦的女性及其家屬做出賠償。

雖然歐洲議會並無實際立法權,通過的決議也不像國家議會那樣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它是最具民意代表性的歐盟機構。該決議案被通過,也說明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的態度已在國際社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