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有時父母看到孩子犯了錯誤,習慣憑自己的感覺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孩子為自己爭辯時,又以“你犯了錯還狡辯?不用解釋了”給駁回去。家長不讓孩子把話說完,往往因為他們從心底覺得孩子不懂事,沒耐心聽孩子說,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且孩子說話往往直戳自己的痛處,讓自己覺得很沒面子。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實際上,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老是以“你不用解釋”來堵住孩子的嘴,漸漸地習慣了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受了多大的委屈也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重負很可能讓他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哪怕事後知道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造成的傷害也不容易彌平。一份調查顯示,70%-80%的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和家庭有關,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和溝通方式不當有關。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如果給孩子一個機會,讓孩子把話說完,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你會發現孩子是多麼的可愛。

週末,張女士和四歲的兒子鳴鳴陪著外公去春遊。走著走著,鳴鳴口渴了,張女士從揹包拿出兩個蘋果,讓兒子給外公也分一個。讓張女士沒想到的是,鳴鳴拿到蘋果後,上來就先在兩個蘋果上各咬一口。看到兒子這樣,張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十分生氣又不好直接發火。看見媽媽狠狠地瞪著自己,鳴鳴有些害怕,想要說些什麼又咽到肚子裡去了,默默地低著頭,不知怎麼是好。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這時,外公握起鳴鳴的手,笑容滿面地問道:“乖孫子,告訴外公,你為什麼先把兩個蘋果都咬上一口啊?”

鳴鳴兩隻撲閃撲閃的眼睛先是看了看媽媽,低著頭細聲說:“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這個給外公。”說完,把他認為更甜的那個蘋果遞給外公。外公聽完,樂呵呵地接過外孫遞過來的蘋果。

張女士的眼裡隱隱閃爍著淚花,既為了有這麼懂事的兒子而自豪,又為自己剛才對兒子瞪眼的行為感到羞愧,也暗自慶幸沒有當場直接發火。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父母讓孩子把話講完,才有可能瞭解到孩子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芒的珍貴品質,同時也充分展示了自己作為父母的細緻、嚴謹、豁達和大度,有利於親子關係。

知道孩子“犯錯誤”,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