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些孩子在學習成績不佳時說“我不抱希望了”、“聽天由命吧”、“就那樣吧,放棄治療了”......這種心理狀態叫“習得性無助”,是當人處在無能為力的情形下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情緒。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很容易對要做的事情失去信心和勇氣。如果孩子經歷多次失敗,很少體驗到的成功或者根本沒有體驗過成功,逐漸就會產生無助感,從而悲觀失望,灰心喪氣,喪失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習得性無助是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幫孩子找回自信。對於有“習得性無助”心理的孩子,儘可能為孩子提供寬鬆、自由的環境,適當放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拿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孩子作比較,造成孩子認為自己真的比別人差、比別人笨,當孩子做錯事或者不敢迎接挑戰時,寬容他的過失,肯定他的努力,並鼓勵他勇敢面對。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把孩子從“習得性無助”中拯救出來,採用“家校合作”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林是一個自卑的孩子,他總是認為自己很笨,別的同學學一節課能背下一篇課文,他卻背不出來,每次考試成績始終在70上下。為了讓林林擺脫困境,父母專門諮詢了心理醫生。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初一開學那天,媽媽領著林林去學校報到,她向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課老師詳細介紹了林林的情況,並懇請他們多留意林林,當林林有進步時多表揚、多鼓勵,多讚揚他的優點,並及時告訴她林林在學校裡的情況。老師們接受了媽媽的囑託,在課堂上,他們儘量給林林表現的機會,林林每回答完一個提問,又當場表揚。慢慢地,林林開始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增加了許多。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一次,班裡組織作文比賽,其他同學都踴躍參加,唯獨林林沒有報名。於是,老師打電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林林的媽媽。吃完晚飯,媽媽把林林喊道身邊,說:“兒子,我今天在路上遇見你的同學,聽說你們班在舉行作文比賽?”林林點了點頭。媽媽繼續說:“這麼好的機會,你是不是也要爭取一下啊?”林林埋頭低於說:“我作文寫得不好,報名了也不會得獎的。”媽媽看到林林很消極,便摸著孩子的頭說:“兒子,媽媽希望你參加學校或班裡舉辦的活動,不是讓你一定要拿個獎回來,而是希望你在活動參與中成長,這樣媽媽和老師才會更喜歡你。”林林聽了媽媽的鼓勵,點點頭說:“嗯,媽媽,明天我就去報名。”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第二天一早,媽媽就給老師打電話,告訴老師林林已經答應報名參加比賽了。一個星期過後,作文比賽的結果出來了,雖然林林沒有獲得前三名,但是老師給他評了個“優秀獎”,他的作文《媽媽也是我的好老師》被老師在班上朗讀,並告訴同學們要學習林林對媽媽的感恩之心,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林林自豪地笑了。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在媽媽和老師一年的努力協作下,林林終於走出了“習得性無助”的陰影。

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發現孩子有“習得性無助”後,父母應該用平和的態度、溫馨的話語去撫慰孩子,幫孩子總結經驗,重整旗鼓,最好能取得老師的積極配合,對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一般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父母通過“家校合作”,讓自卑的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