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市長劉毅:推進創新驅動,實現江門彎道超車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徐豪|全國兩會現場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11期)

江門市市長劉毅:推進創新驅動,實現江門彎道超車

2017年,江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0.25億元,增長8.1%,增幅高於上年和廣東省平均水平。據統計,2017年江門市經濟總量在廣東省排名第9 ,進入全國百強。除了GDP這一核心數據外,江門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亦呈現向好態勢。

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市長劉毅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門必須繼續通過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強化內生髮展動力,在質量提高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改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劉毅表示,當前江門市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發展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要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落實‘去降補’任務,爭取降成本、補短板都有新的、大的突破。二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三是‘築巢引鳳’,加快規劃建設‘5+1’重大產業發展平臺和各市(區)核心園區。”劉毅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近年來,江門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少工作走在了廣東省乃至全國前列,如在全國率先實施企業“九證合一”,又率先實施企業“十五證合一”和個體戶“五證整合”改革,實現“多證合一”改革商事主體全覆蓋。

“改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從中嚐到了甜頭,必將讓改革繼續為江門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劉毅表示,接下來江門還將進一步深化清單制、承諾制、委託制改革,加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力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國取得率先突破,加強各市(區)承接能力建設,把委託制改革落到實處。

“作為珠三角欠發達地區,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是江門經濟復興的必由之路。”劉毅說,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堅持工業立市,加大力氣引入工業投資項目。二是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繼續抓好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加快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同時,大力引進培育人才。三是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騰出空間,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四是推進鄉村振興,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五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劉毅告訴記者,江門正在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構建江門全面開放新格局,重點是以更寬的視野和更高的要求,積極謀劃和推進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他說,江門將抓住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全方位加強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對接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和粵港澳合作重大創新發展平臺。

以工業立市為根本,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江門市提出了“堅持以工業立市為根本”,明確了江門如何“興業”的問題。“我們要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狠抓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產品結構優化、產業鏈延伸,加快先進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端化發展。”劉毅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江門市先進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分別達到463.44億元、337.7億元、99.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3.8%、24.1%。“雖然有所增長,但總量太小。”劉毅說。

“我們將繼續抓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貫徹落實省‘珠西戰略’,出臺三年行動方案。以軌道交通、汽車製造、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裝備為重點方向,積極打造新的優勢產業集群。瞄準國際國內先進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集中力量開展精準招商、產業招商,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核心關鍵技術、有市場前景的重大項目,還要推動重大裝備項目儘快落地見效。”劉毅告訴記者。

據他透露,今年,江門將積極參與“中國製造2025”珠三角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圍繞廣東省提出的汽車、家電、電子信息、機器人等4個產業主攻方向,結合江門原有的產業基礎,積極爭取國家及廣東省相關扶持政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將重點推進新能源電池產業和4K電視產業加快發展,搶佔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劉毅表示,此外,還要抓好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力促形成一批從億元、十億元到百億元級梯隊的龍頭骨幹企業。同時,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