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軟弱,唯唯諾諾怎麼辦?不能錯過這3個辦法

孩子自卑,軟弱,唯唯諾諾怎麼辦?不能錯過這3個辦法

“性格決定命運”,這話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個人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強勢還是軟弱,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和成長走向。

但是,如果孩子性格軟弱,唯唯諾諾,必定容易對身邊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Professor認為,這種現象和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但這種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和培養加以改善的。

想要做出改變,找對方向、找準原因才是關鍵

Professor遍查資料,從眾多案例中發現,孩子之所以軟弱、自卑、唯唯諾諾,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從家庭角度來看,家長的一些不當行為無疑加劇了這一點……

對孩子過分關心和照顧

孩子自卑,軟弱,唯唯諾諾怎麼辦?不能錯過這3個辦法

Ken家裡是三代單傳,當兒子Aaron出生後,那可真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吃飯、喝水、穿衣、洗漱……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包辦協助。

Aaron上幼兒園後,脫離了家人的視線與呵護。面對幼兒園嶄新的環境和集體生活,他的內心充滿了困惑和焦慮。

吃飯不會用勺子,上廁所解不開褲腰帶,睡覺時不知道脫衣蓋被子……看到其他小朋友那樣整齊有序,Aaron只能坐在地上大哭。

第二天,Ken要送Aaron上幼兒園時,Aaron說啥也不想去了。儘管Ken用盡了渾身解數,依舊沒有用。

實在沒招的Ken,和朋友訴說苦惱,說Aaron一直都是個很聽話的孩子,但是一提到要送他去幼兒園,就變得很不聽話,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兒……真是太讓人費解了!

看到這裡,Professor也有一個疑問:Ken一家條件優渥,有文化,高素養,可為什麼就不懂得,多給孩子提供獨自鍛鍊的機會,才能讓孩子擁有面對外界事務的能力呢?愛孩子,就一定要用“包辦一切”來體現家長的愛意嗎?

溺愛不是愛,是害啊!

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

孩子自卑,軟弱,唯唯諾諾怎麼辦?不能錯過這3個辦法

我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家長,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因為如此,“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很多孩子童年、乃至一生的夢魘。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

“看看xxx,人家又考了一個滿分!”

“這麼點作業都寫不完,鄰居家xxx早就寫完了!”

……

只要看到別人家孩子有一點進步,這些家長就會指著自己的孩子好好數落一頓。他們認為,通過這種比較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獲得改善和進步。

但是結果真的如想象中一般美好嗎?

Jeremy就是一個在和別人比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父母就總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Jeremy由開始的辯解,到後來的順從和接受,再到後來的厭煩,直到最後自暴自棄……

青春期時,Jeremy甚至還出現了和父母對著幹的情況——父母說東,他偏往西。最後導致本來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他,差點連大學都沒有考上。但是,Jeremy的叛逆行為僅限於父母,是典型的“窩裡橫”,一旦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就立馬變成洩了氣的皮球。

其實,Jeremy之所以如此,和父母長時間的“比較行為”脫不開干係。每一次對比,自卑的種子就開始在Jeremy的心裡紮根,他漸漸相信,自己做什麼都是錯,做什麼都比不上別人……

Jeremy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做普通職工。面對領導分配的任務,有時候明明做的很好,卻一直認為比不上別人,唯唯諾諾,失去了很多晉升的機會。

對比,誠然可以讓人明白差距和不足,但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單方面過度強調自身的問題,那麼將會為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構建巨大的屏障,成為孩子的障礙和阻力。

經常批評孩子

孩子自卑,軟弱,唯唯諾諾怎麼辦?不能錯過這3個辦法

有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就是不能誇,越誇他會越找不到北。孩子即使做得再好,只要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得到的依舊是批評。這樣的家長,永遠不滿足於孩子的點滴進步,永遠看不到孩子的優點。

但我們必須承認,凡事都有度,適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反省與改善,但是過度的批評與指責,乃至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侵蝕孩子的信心,讓他愈發頹靡和逆來順受。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會有什麼迷惑;仁義的人,不會有什麼憂愁;勇敢的人,沒有什麼可懼怕。

如果孩子怯懦膽小,身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往孩子的心中植入一個字——勇!

具體怎麼做,下面這三個方法可供大家選擇……

1.要尊重孩子,多多鼓勵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年齡再小,也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尊心。

性格軟弱的孩子本來內心就相對脆弱,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多給孩子信心,不要當眾指責孩子的不足,揭孩子的短。如果父母不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則會強化孩子的弱點,起到相反的作用。

2.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事都不捨得讓孩子去做,事事包辦,剝奪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壞習慣。孩子性格軟弱,很多時候是因為不夠獨立造成的,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解決,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讓孩子在行動中變得堅強,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多鼓勵孩子接觸同伴,大膽交流。

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機會,帶孩子出去多多接觸外面的人和事,讓孩子多跟一些性格外向、大膽活潑的孩子接觸,或者把一些小夥伴請回家,通過環境的營造和孩子之間的性格互補,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提升。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父母是將孩子塑型的“手藝人”。當你搖頭嘆息,覺得自家孩子是“一灘爛泥”的時候,何不換個思路,看看自己的“捏法”是不是有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