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清朝末期,由於統治者繼續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農耕文明在世界大變革面前繼續羸弱不堪。清王朝曾經的盛世一去不復返,此時,民生凋敝、舉國愚昧,上層社會窮奢極侈,底層人民艱難度日,社會的兩極分化極其嚴重。作為底層的老百姓,生存下去是他們最大的奢求,他們的夢想就是吃飽穿暖,除此之外已經沒有其他的想法和奢求。

今天小編就按照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清朝末期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穿衣

與我們看到的電視劇裡那些顏色鮮豔、製作精美的服飾不同,清朝末期普通老百姓的衣服都很簡單,而且男女衣服差別不大。一般上身是灰黑色或藍色的布衫,衣服整體比較寬,尤其是袖子,比現在的袖子寬得多;下身一般都是製作簡單的長褲。但是到了夏天的時候,老百姓為了節省布料,往往把褲子做成七分褲或者九分褲,把腳踝以下露出來。

冬天的時候一般都穿著用棉花填充夾層的棉袍子和棉褲。與現在講究的內衣、秋衣、毛衣、外套穿衣服不同的是,窮人們冬天裡邊只穿一件貼身薄衣服,外面直接穿棉袍子和棉褲。棉衣既是保暖的衣服,也是外套。

一般人一年四季只有兩套衣服,一套薄衣服,一套棉衣服。這兩套衣服很可能要穿很多年,就算破了,也會打上補丁繼續穿。

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吃飯

除了大戶人家,普通的老百姓吃飯時一般都圍坐在簡單的木桌旁,有的甚至就捧著碗隨便找一個能坐的地方。飯菜也很簡單,主要是吃主食,菜一般很少,而且大多是醃製的鹹菜一類,偶爾有新鮮蔬菜也僅僅是煮一下就拿來吃。清朝末期的男尊女卑現象依然很嚴重,女人一般不能上桌吃飯,吃的東西也大多是桌上人吃剩下的。

和現在物質豐富的情況不同,窮人一般很難吃到葷菜,一年到頭幾乎都是素菜,那個時候的窮人最大的夢想僅僅是吃飽。有的人家就連簡單的吃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只求能苟延殘喘的生存下去。野菜、樹葉等能充飢的東西也經常被他們用來做為食物。

喝茶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是奢侈品。除了產茶的地域,一般窮人喝不起茶。不喝茶的另一個原因是節省燒水用的木柴,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切從簡是每個人從小都會學到的本領。

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住房

像上圖中出現的"土屋"在清朝末期的北方經常會看到。主要是用土做牆,木頭做支撐梁,房頂用稍微細的木頭並排鋪上去,固定好之後再用泥封好,最後鋪上茅草。用土和泥的時候,百姓們通常在泥里加一些小麥杆或者稍微硬一點的野草,據說用這樣的泥土做好的牆容易保持整體的堅固性。這樣的住房情況,放到現在是不能想象的。

這是底層窮人的房屋。像富有一些的人,比如地主或者有一官半職的人,他們的房屋一般都用磚頭築成,房頂上用瓦片。而且整個房屋面積也非常大,剛進院子就有一堵牆,叫"照壁",繞過照壁才進入正院,兩邊有若干間廂房。穿過院子上幾級臺階,才到正堂,這裡是會客的地方。正堂左右各有一間屋子,北方人稱為"廈房",是主人和家裡其他人的住處。一般地位低下的人才住在院子兩邊的廂房。

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出行

與電視劇裡出行時坐轎、騎馬不同的是,清朝末年普通老百姓的出行依舊靠的是自己的雙腳,稍微有條件的也僅僅是騎驢。販夫走卒為了生計會穿梭於各地,大多都是靠雙腳來完成。那個時候計算兩地之間往返的距離還是沿用以"天"為單位。哪裡像今天,每家每戶幾乎都有汽車,每逢節假日還進行自駕遊。

交通工具的匱乏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少了商品之間的流通。與歷史上所有朝代一樣,清朝老百姓依舊擺脫不了小農經濟的束縛,自給自足是每個普通家庭主要的奮鬥目標。一般女人會在家做手藝活計,小孩除了有條件上私塾之外,也會幫大人做一些零活。有時還會在路上拾牛糞、馬糞,曬乾了出售或換取生活用品。

清朝末期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看看和電視劇裡一樣嗎?

總的來說,清朝末期老百姓的真實生活依然極其艱苦。一方面和統治者閉關鎖國的大政策有關,一方面也和清朝一直奉行的愚民策略有關。做為外族入主中原的朝代,清朝統治者一方面要維護其統治,一方面還要防止漢族百姓心中潛藏著的不安分因素。所以,清朝末期老百姓的真實生活也就只能是僅僅維持生計而已,不可能祈求統治階層為他們帶來生活上的改觀。

如果您覺得文字有意思,就請幫忙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讓我繼續給您帶來獨特視角的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