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關於2019樓市,住建部釋放出明確信號!

剛剛!關於2019樓市,住建部釋放出明確信號!

2018年12月24日,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面總結了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問題,提出了2019年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其中,談起明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表示,要做好以下工作:

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

住建部指出,明年要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堅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市場監測和評價考核,切實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繼續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節,改善住房供應結構,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強化輿論引導和預期管理,確保市場穩定。加大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亂象專項行動。

加快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

住建部明確,要以加快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為中心任務,健全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支持人口流入量大的一線、二線城市和其他熱點城市,降低准入門檻,增加公租房有效供應,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嚴格把握棚改範圍和標準,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全年任務。

補齊租賃住房短板

住建部指出,明年,要以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為主要出發點,補齊租賃住房短板。人口流入量大、住房價格高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加快推進租賃住房建設,切實增加有效供應。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指導大中城市全面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繼續推進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深化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租房購房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住房公積金服務效能和管理水平。

房地產調控會不會放鬆?政策會不會轉向?對於這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做了以下表述:

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信號一:“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

繼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戰略性地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重新定位了中國房地產市場之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堅持“房住不炒”這一定位。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接受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指出,這說明政策導向沒有改變。 官方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的調控思路還將延續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

從2016年到2018年,多地樓市經歷了一輪震盪升溫行情。不過2018年三季度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降溫,商品房成交面積下滑,部分城市房價開始調整。

中國房地產經紀同業聯盟主席胡景暉表示,9月份以來部分城市過熱的房價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明年我們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以部分地方可能有放鬆調控的衝動。重申“房住不炒”這一定位,也是強調官方對“炒房”一以貫之的反對態度。

簡單來說就是大規模的調控鬆動或者刺激樓市的政策是不會出現的。

華泰證券宏觀李超團隊則認為,如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單靠基建較難達到改善信用環境、釋放信用的效果,減稅、消費刺激政策等可能也無法有效對沖下行壓力。 地產及地產後週期對拉動經濟增長有重要支撐作用,預計2019年年中房地產政策可能出現邊際轉向,但轉向也會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大邏輯下 。

信號二:地方調控或擁有更大自主性

與此前的“一刀切”政策不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強調因城施策,強調不同地區的差異化施政。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對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 此次會議提出“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將調控主體具體到市級而非省級政府,說明中央對地方在房地產調控中的主體責任更加明確。 形象地來說,胡景暉指出,未來如果某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那麼當地市長、市委書記等將承擔直接責任。

此外,今年地方調控或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從過去“分類調控”的提法改為此次的“分類指導”,這說明房地產的管控主體不在於中央,而在於地方政府,中央只扮演指導角色,而地方才真正實施調控 。

顧雲昌指出,過去2年,各地大都在政策收緊的大趨勢下,執行鬆緊不一的政策。未來將不乏不同城市根據市場變化對現有政策進行主動微調,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影響宏觀經濟的平穩健康。

趙秀池也表示,因城施策是近幾年一貫的政策,只是各地靈活性不夠。 未來各地政府要切實履行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根據各地供求關係制定各自的政策 。

具體而言,華泰證券宏觀李超團隊認為,明年會出臺一些重點保護剛需,放鬆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調控措施,如放鬆首套房的首付比、認貸條件和利率,達到兼顧穩增長與保障民生之效。

鄧海清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約束下,地方政府需要仔細權衡,房地產市場的暴漲或暴跌都不是中央希望看到的。

信號三:長效機制建設仍是關鍵

構建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已連續多年被決策者所強調。

顧雲昌指出, 中國樓市長效機制主要涉及住房制度和財稅、貨幣金融、土地制度的1+3的四個方面改革 。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制度更新和機制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各個領域深化改革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胡景暉則認為,房地產長效機制最為關鍵的一項就是房地產稅的開徵。這又是一項系統的稅收制度改革,在對持有環節徵稅的同時,還需要降低交易環節的稅負,如二手房交易中的個人所得稅、契稅等,如此既能加大流通、盤活房地產市場,又不會導致囤房炒房。對於宏觀經濟而言,開徵房地產稅可以開闢新的稅源,將地方政府從土地財政中解放出來,還能一定程度環節地方債的風險。

此番會議提及推動樓市長效機制建設的多項相關改革,如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規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值得注意的是,楊紅旭指出, 今年會議沒有提及“房地產調控”,某種程度上說明2019年調控繼續加碼的可能性比較小,樓市“政策底部"可能已經出現。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2011和2012年提出:要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表示“抑制房地產泡沫”。2011年會議提出:促進房價合理迴歸。

嚴躍進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會議沒有提及租賃市場,政策重心發生轉移。他認為,這和中國住房租賃市場本身已經啟動、開始進入正軌發展態勢有關。在過去一年租賃市場的鼓勵性政策比較多,後續可能不會有直接的刺激新政策。這需要相關租賃企業注意,即2018年租賃市場是一個政府支持型的市場,而到了2019年需要更加主動去探索市場化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