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在民國曾建飛機場?

眾所周知,現在的中山只有一家建於2004年的民營的直升機場——中山三角機場,但是,其業務只有氣象探測、科學實驗、城市消防等,卻並沒有客運項目,市民想要坐飛機,必須乘車去到廣州、深圳乃至珠海等地。然而,中山過去有沒有飛機場呢?或者說有沒有興建飛機場的計劃呢?日前,小編在查閱中山民國時期的舊報刊時,便從《建中》半月刊中找到了相關記載。

省府下令各縣興建小型機場

創刊於1948年7月1日的《建中》半月刊,是一份主要面向海外華僑的刊物。其中有題為《縣奉令建小型飛機場》的一則小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該消息報道了當時的廣東省當局以“利便軍政首長馳赴各縣視察公務或指揮清剿軍事時,得以迅捷起見”為由,通令各縣修建小型飛機場一座,用來停放視察所用的小型飛機。而中山縣在接到命令後,“即飭建設科負責辦理,於上月(1948年6月)22日上午10時,派員攜測量儀器前往本市大較場,測勘建築地點,不日動員興工建築,當可依限完成”。

中山在民國曾建飛機場?

抗戰時期某部隊機場飛機的照片(市檔案館藏)

建築地點從大較場改為張溪口

自創刊號刊登興建小型機場的消息後,此後出版的數期《建中》半月刊又連續報道了該項工程的情況。在第2期中,該刊報道了“小型機場改在張溪口建設”的消息,報道稱縣當局認為大較場“似有不適合之處”,“故再派員在縣屬港口張溪炮臺自前再度勘測,認為適合建設地點”。縣當局並令工程由縣勞動服務團主理,並擬由蓮峰、長洲等七鄉的勞動服務大隊負責修築事宜。

該刊還報道了建機場所需費用的消息,稱“經由精密統計,全部工程需人力一萬七千餘工。”此外,購置和租賃器材等工程開銷預計共需米八萬八千餘斤(因為當時國幣飛速貶值,物價飛漲,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多數以米作等價物)。

機場為農忙“讓路”

儘管已經選定了建築地點,所需的開銷也由縣政府安排妥當,然而飛機場卻遲遲沒能興建。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缺人。因為很不巧,機場工程恰好遇上了農忙時節,所以只能讓路。工程負責人對此也頗感無奈,稱“本可即日動工,惟現值農忙時節,恐徵工一行,影響農作不淺,是有待農忙季節過後,再行著手辦理。”

中山在民國曾建飛機場?

民國時期國民黨兩個士兵在飛機旁邊合影(市檔案館藏)

因目前所能見到的《建中》半月刊只出到第6期,關於當年中山興建小型飛機場的記載也就此截止。而小編在查閱同時期的舊報刊時也未發現這個工程的相關後續記載,大概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沒有實施了。

注資料來源:《傳媒春秋》/方炳焯,陳彥等編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