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的起源与发展

管廊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综合管廊是法国巴黎在1833年建成的。

由于1832年的霍乱,巴黎市政府考虑建设一套城市卫生系统,并于1833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自来水管道、下水管道、电信电缆、交通信号电缆以及压缩空气管五种管线路整合起来,以解决地下管线的辐射问题。并且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断面更改为更符合现代城市的矩形断面。

综合管廊的起源与发展

管廊的兴起

自法国第一条管廊建成后,欧洲各国开始纷纷兴建地下管廊。

英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建成于1861年伦敦市区。建成的综合管廊采用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和瓦斯管、店里、电信和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

日本:自1926年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第一条位于首都东京市中心九段地区,管廊铺设了电力、电话、供水和煤气等管线。目前,日本的综合管廊系统已十分发达。

西班牙:第一条管廊建成于1953年的马德里,政府在发现其对道路状况的改善后进行大力推广,如今在西班牙多个城市都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从1958年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下的第一条管廊开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概念阶段(1978年以前):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迟缓,设计单位编制混乱,只在北京、上海等个别地区做了部分试验段。

争议阶段(1978-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但由于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冲突,导致管廊建设的推进遇到阻力。不过在此期间,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尝试建设综合管廊项目,一些项目初具规模且正规运营起来。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伴随着当今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膨胀,为适应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结合前一阶段的只是和经验,完成了一大批大中城市的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赶超和创新阶段(2011-2017年):

国务院发布一系列法规,鼓励和提倡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建设规模和水平上,已经超越欧美发达国家。

有序推进阶段(2018年以后):国家要求各个城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更加合理的管廊规划,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有序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

综合管廊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综合管廊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管廊的管理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依托信息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运维,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社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