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朝:毛河酒香

孟海朝:毛河酒香


入冬,是毛河人燒酒的季節,山谷裡飄起了酒香,偶爾有三三兩兩的城裡人駕著車,聞酒而至。城裡人不缺酒喝,只想在這燒酒季來探源和目睹一下“酒”的真面目。

“毛河酒”的產地毛河村距我老家有百十里地,和陝西省的商南和丹鳳縣搭界,是個藏在大山深處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山村,因酒而出名。

2014年初冬的一個週末,單位同事喬宇提議想去我老家玩,大冬天,蒼灰的大山是沒有看頭的,就推薦去毛河看燒酒,毛河村雖然距老家不遠,但我也是第一次去。去之前,我聯繫了盧氏法院的趙富林,之前聽說他的同學是做毛河酒的,就攀扯富林當嚮導,也讓他講講毛河酒的起源和文化。那天,隨行的還有喬宇的同學市公安幹校教官司馬偉。因209國道修路,我們一行出了盧氏縣城繞磨口鄉經過徐家灣,再穿過老家官坡,然後到獅子坪鄉,沿淇河南下,在山谷中穿行大約30多公里才進入毛河村。初冬的山谷像副素描畫,路兩旁的樹木大都被秋風掃盡,偶爾有幾顆水分充足的樹木還掛有幾片樹葉,大山和峽谷顯得乾淨而利索,清靜而雅緻。


孟海朝:毛河酒香


走進毛河村,似乎有一股酒的氣息撲面而來,路邊農家有的在作坊裡忙著釀酒,有的在大棚裡拾掇殘留的香菇,而富林的同學李豐海早在門前等候了。因這裡燒酒都是家庭作坊,做酒的工藝也就十分簡單,木桶、大盆、篩子、蒸餾器、塑料管、瓷缸等擺滿了院子,雖然凌亂,但這些傢什燒酒時隨手可用,地上攤著酒糟子,醇香撲鼻。我們迫不及待地看燒酒,看酒料,品熱酒,又是急著用手機拍照。


孟海朝:毛河酒香


毛河釀酒有很久歷史,因這裡水質好,山高氣候溫差大,無汙染,加之當地農作物生長週期長,再用當地山泉水和當地生長的玉谷,用傳統乾料發酵工藝和純糧食釀出的酒原汁原味,不勾兌,純糧原漿,酒味甘醇,因地而取名“毛河燒”, 好喝而不上頭,喝過三巡隨風輕吹,欲飄欲仙,所以也叫“見風仙”。過去釀酒是用單一的玉谷做主料,釀製的酒清香甘烈,後來有人試著用當地產的玉谷、小麥、䄻黍、穀子、豌豆等五穀雜糧按比例摻在一起製成酒料,再經過發酵釀製,果然又是一種酒香,取名“毛河五糧液”,漸漸成了盧氏的品牌,也成了當地政府的指定專用接待酒,然後走進三門峽、洛陽、鄭州的酒桌上,受到酒客的青睞。


孟海朝:毛河酒香


釀酒其實就是一個蒸餾過程,主要器具就是土製蒸餾器,也就是一大一小兩隻鐵鍋,加只兩頭空的木桶和一個接送蒸餾酒水的木槽或塑料管。釀酒先做酒麴,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分大麴和小曲。配料,是將䄻黍、玉谷、小麥、豌豆等和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做酒的重要環節是原料發酵,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一般有稻殼、穀糠、玉谷芯等。在大鍋裡盛上清水,放上箅子再鋪上紗布或穀殼,添上酒坯和酒麴。大鍋下燒著大火,用木桶籠罩酒水氣霧,小鐵鍋當蓋,盛滿涼水,大鍋裡的水燒開,酒氣上升,遇到最上面的冷鍋,酒蒸氣遇冷鍋就凝結成水,順著冷鍋下滑到鍋底,流下來。下面一個漏勺接著,讓酒順著漏勺流出蒸餾器,外面是一個排酒的木槽或塑料管,直接插到酒罈裡。酒罈口面上蓋著一塊厚厚的溼棉布或者毛巾,以防酒氣外逸。這樣,灶裡不斷加火,溫度不斷上升,酒也就不斷流了出來。當然,那口降溫的冷鍋的冷水是要不斷更換的,必須隨時保證鐵鍋是冷的,這就是釀酒的全過程。


孟海朝:毛河酒香


剛開始流出來的熱酒叫酒頭,度數高有80度往上,甚至一百多度。接著後面流出來的酒度數就慢慢降低了,取到最後,酒的流量就少了,只是尾水。酒是甜的,尾水是苦的,也是酸的。品酒時我們嘗的是熱酒,熱酒的度數比冷酒的度數要高。也就是說熱酒五十到六十度的酒,冷卻後才四十多度。一般來說,冷卻後四十五到五十度的酒口感最佳,但主要還是調酒師用酒精計測試,然後高度和低度調和至50多度或40多度,就可以裝瓶封口包裝,進入市場。

玉谷、䄻黍、豌豆、小麥、穀子這些生長在盧氏西南山的農作物,它跟其它同樣的農作物相比,有一些特別的怪癖,陽光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不一定獲得好收成,品質不一定高,偏偏要長在高寒陽光季少的山旮旯裡,比相同的農作物生長週期長,這無疑影響了它的種植規模和產量,比如小麥在平原畝產1000多斤,而在山裡畝產二三百斤,好在毛河村地形獨特,山大溝深,這些農作物的個性粗獷又倔強,並不因為希貴而嬌氣,種下地後,它便自生自長,無需花太多心思去照顧它,不要打農藥,甚至不施化肥,杆兒卻長得又高又壯,雖然產量低但貨真價實。用玉谷、䄻黍、豌豆、小麥、穀子這些農作物釀製出來的酒,其質其味,其香其色,都不同於用其它產品釀製的酒,如柿子酒、核桃酒、米酒及其他糧食酒。這就是毛河酒的特殊原料。


孟海朝:毛河酒香


毛河酒的另一個優點是釀造工藝始終固守著那種純天然,純手工,不用機器的小作坊,沉澱不用過濾器,不加淨化劑,不加色素,不勾兌添加任何香精,酒香自然濃郁。毛河酒就是以這種地道的“純原漿”,走進人們心的世界。

說起酒,我本是無緣,記憶中爺爺、父親都是滴酒不沾的。我學會喝酒源於兩方面,一是成家立業後,迫於生活和工作壓力,喝酒解壓;二是感悟到許多創業打拼的人士都是伴著酒而走向成功,直至創出一番事業。酒給我的印象是:情有獨鍾,不分階層,不分貧富和貴賤,或官員,或老闆,或平民百姓,不看情面,喝到情深處顯的濃郁醇厚,讓人釋懷;如果以喝酒為樂,為酒發狂,與酒挑戰,酒是不會謙讓任何人,反而顯得更加剛強霸氣,既是你有2斤或3斤的酒量,發起威來,烈辣醉人,甚至能讓人身敗名裂;若是在興奮和寂寞憂愁時,小酌幾杯,這時的酒清香而爽口。

喝酒主要耍氣氛,沒有氣氛的酒場是沒意思的,喝酒大多以玩遊戲論輸贏下酒,記得剛開始喝酒我只會猜包,但老是被人猜中,次次陷入輸酒的尷尬中,後來就變著法敲老虎槓子雞,時間長了覺得單調,低俗,就羨慕別人划拳,一手五指隨機應變,口懸若河的變數唱詞,把酒場營造的奔放豪邁,熱鬧有加。在外打拼的20多年裡,無論從鄉村到縣城,還是到現在的三門峽市,從猜包、敲老虎槓子雞,以及划拳。一路走來,有酒作伴,生活才有滋味,工作才有情調,應酬時推杯換盞,老鄉或親友聚會時猜拳行令,高興事、煩心事都會拿酒消遣,偶爾酩酊大醉一回。


孟海朝:毛河酒香


喝酒的人嘴是饞的,能品出不同酒的味道:比如老村長酒口感柔和,甘甜順暢;衡水老白乾高度暴烈,聞著清香,入口甘烈,把人辣的齜牙咧嘴;北京二鍋頭清香時尚,烈中有香;山西汾酒有點入口綿、落口甜、回味悠長的感覺;陝西的西鳳酒把清香型和濃香型二者之優點融為一體,入口甜潤、醇厚,有水果香味。而自從幾年前老鄉聚會喝了“毛河燒”酒,感覺口感清爽,味道香甜,不上頭,更多的是有種特殊的家鄉味,能放開喝。所以酒這玩意,複合了太多的味道,也蘊含了太多的香型,有的人喜歡它異彩紛呈,所以痴迷;有的人喜歡它的含蓄,才多喝;有的人喜歡它意氣風發,能激發情感,才不服;最終酒是厚積薄發,虛實難分,不管誰沾了它都極易醉倒。

李豐海的家,就是一個酒的世界,屋裡各個房間到處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酒罈,有陶瓷缸、大小塑料壺等盛著已經調和好的散酒和沒有調和的散酒,有的已裝箱,規格是黑色陶瓷壇,有一罈3斤裝,還有2斤裝,1斤裝的,紙箱外還配有紅色布提袋,上面印著酒的名稱和聯繫電話,由於是小作坊,沒有商標,但酒味口感不亞於四川、貴州的名酒,整個屋裡飄浮著甜絲絲的酒香,讓人聞著就咽涎。


孟海朝:毛河酒香


山裡人誠實,待人厚道,李豐海為了款待我們,夫妻倆專門為我們做了幾道農家純綠色菜餚,山裡的土豬肉、土雞蛋、漿水豆腐,蘿蔔、白菜、西紅柿、辣椒、大蔥和蒜等都是自家種的純天然蔬菜。因我們是第一次認識,又是富林的好友,他還特意給我們上了一道自己都捨不得吃的炒馬蜂蛹,一般人是吃不到的,我們也是第一次吃,據說馬蜂蛹含蛋白很高,營養價值豐富。吃過飯,李豐海把吃飯菜撤了,又上了幾個喝酒菜,打了一壺正釀的熱酒,盛情難卻,未舉杯盞,心早就被濃厚的酒香味先醉了一半,一杯酒下肚,心就熱辣辣地燒了起來。怎麼這樣烈?一定是酒尖子吧,我和喬宇、司馬偉思緒在瞬間被調動了起來。平時聚會喝酒,總是有種推拖謙虛或少喝酒的意思,而在毛河卻有一種貪酒的感覺,似乎有那麼一種在深山毛河,喝毛河佳釀酒,富有一種情調,別有一番滋味的快樂,在品嚐中回味酒香,不知不覺幾杯下肚,已經飄飄欲仙了,李豐海說稍歇一會都沒事了,果不其然,一二十分鐘光景就清醒了,我們相互敬酒,喝著、吃著、聊著,一壺高度熱酒喝完了,又提了一壺幾年前的陳酒,果然又是一種味道,接著李豐海的妻子又提了一壺中度酒,50度左右,喝了一會,又打了一杯尾酒。真是同是一種配料,同是一種釀製,只是酒頭、酒中、酒尾而已,味道卻大有不同,同樣新釀製的熱酒和經過放置揮發的陳酒味道也有明顯差別,不知不覺中已是日落西山,在這裡因為沒有用酒瓶做量器,也沒有酒館裡的量杯來約束,不知喝了多少酒,反正大家已經似醉非醉了,在主家的盛情款待中,我們買了10件“毛河五糧液”裝上車回市裡,一路上我們回味著毛河的酒味,談論著毛河酒的話題。


孟海朝:毛河酒香


路過湯河裸浴已是傍晚時分,趁著醉意我們不約而同提出去裸浴,河邊冷風習習,跳進冒著熱氣的天然露天浴池,那種感覺欲醉欲仙,陶醉了。酒醒已是晚上8點多了,喬宇開著車我們開始趕路,走不多遠天空飄起了雪花,走著走著鵝毛大雪鋪天蓋地,片刻地上已落了厚厚一層,到熊耳山半山腰車開始打滑,上不去下不來,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熊耳山上,車後是黑咕隆咚黑幕般的峽谷,讓人心裡發怵,這時司馬偉說:我來開。硬是憑著一股子衝勁,迎著大雪把車開到了熊耳山頂。下了熊耳山已是夜裡10點。

有時在醉酒中回味,酒如同人生。酒的味道就像生活的味道,酒有百味,生活也有百味,人在生活中嚐到了什麼樣的味道,在飲酒時自然就流到酒中了。

毛河燒酒,醉意至今,香飄未來。回到市裡,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約上三五好友,講述著品嚐毛河酒的經歷和故事,一起分享這香醇、醉人的 “毛河五糧液”的美味。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幾次毛河,每次都是清醒而去,醉意而歸。


孟海朝:毛河酒香


作者簡介:孟海朝,1967年3月26日生於河南省盧氏縣官坡鎮,曾先後在盧氏縣菸草公司、盧氏縣公安局、三門峽市湖濱區法院做過文秘,現在三門峽市建築業協會供職。工作中忙裡偷閒寫篇小文,偶有作品發表,散見報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