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區:文明新風吹進美麗鄉村

7月的安慶,驕陽似火,空氣中瀰漫著些許燥熱,走進大觀區美麗鄉村,感受到的卻是別樣風景,青山綠水之間掩映著的農家庭院、乾淨開闊的道路蜿蜒前向前、孝賢、核心價值觀等文化牆隨處可見,走進鄉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2018年,大觀區在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行動中,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把弘揚時代新風擺在突出位置,通過環境整治、道德潤養、制度約束,不斷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提升了鄉村文明水平,讓文明之風吹進了千家萬戶,吹進了農民的地頭心間。

大觀區:文明新風吹進美麗鄉村

大觀區:文明新風吹進美麗鄉村

環境整治,扮靚“外在美”

農村要美,首先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標準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碼要給農民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大觀區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將移風易俗與美麗鄉村建設、安全環保、脫貧攻堅、殯葬改革、“掃黃打非”、煙花爆竹禁限放等工作有機結合,大力推動農村“三大革命”、“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工作力度,集中整治農村環境的“髒、亂、差”現象。2017年以來全區農村改廁103戶,海口鎮集鎮建成並投入使用日處理量達230噸的汙水處理設施,山口鄉駐地建成區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招投標,全區農村區域垃圾清理共計7171.14噸。

如今的大觀鄉村,主要幹道經常可見保潔人員實時保潔,開闊的“村村通”道路蜿蜒前行,通達到家家戶戶,一些農家庭院的房前屋後栽上綠植鮮花,與自然山水相得映彰,乾淨整潔的垃圾桶幾十米設置一個,“綠色節能低碳” 宣傳進萬家、“建設美麗鄉村,我們在行動”、“保護江豚”、“清潔家園”等志願服務活動經常性開展,整個村莊容貌煥然一新。

道德潤養,提升“內在美”

走進大觀區山口鄉百子山村三塘中心村,主題鮮明的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隨處可見,圖文並茂。在農家院牆、文化廣場,展示著家風家訓、村規民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內含的價值觀,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既美化了環境,也提升了文化氛圍,讓村民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中自覺成為文明新風的踐行者。

2018年,大觀區依託“我們的節日”、鄉村大舞臺、“戲曲進校園”、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民俗文化節等載體,精心編排和選樹一批群眾喜聞樂見、反映移風易俗的戲曲、快板、文藝匯演、電影等節目下鄉,潛移默化引導形成新習俗。道德講堂每月在鄉村開講,“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身邊好人”、“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層出不窮,“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在各村廣泛開展,新鄉賢文化得到大力弘揚,在他們的帶領下,村民的傳統觀念逐步轉變,文明新風吹拂農村大地,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扮靚了美麗鄉村。

制度約束,倡導文明風

村規民約是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近年來,大觀區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以加快建立“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組織為重點,積極發動農民討論制定和修訂村規民約,倡導勤儉節約、厚養薄葬等優良傳統和文明新風,引導農民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培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以“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為落腳點,結合創建“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最美婆媳”等典型評選活動,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逐步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導文明新風。

鄉村之美,山水之美是外在,人文之美是靈魂,只有內外兼修,方才美的持久、美的醇厚。下一步,大觀區將繼續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深化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內外美”兼修,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讓文明新風吹拂到美麗鄉村的每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