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類短視頻的九九八十一難

網址:www.caasdata.com

近來有兩件事值得資訊類內容創作者注意。

1.一週前,因地產自媒體刻意報道失實消息的現象,幾家官媒相繼集中批判了自媒體的行業亂象。引得雙方及業內人士討論。

2.上週,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因其地方政務號在未經查實的情況下發表“(事故)系一小轎車女車主駕車逆行導致”“女司機已被控制”等描述,雖然事件隨後反轉,證明私家車車主實為受害者,但輿論傷害已形成。

兩件事暴露出了目前資訊行業的弱點,技術平權下資訊從業者的門檻下放,新媒體資訊從業者的專業其素質有待提高。而受網絡事件傳播速度的影響,傳統媒體無法兼顧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UGC海量但準確度有待提升,PGC效率有限導致謠言先行。這是新聞資訊行業從業者共同面臨的問題。

當下傳統媒體轉型與內容行業深化發展並行,高質量快效率的優質新聞資訊內容嚴重空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款集齊了市場所需的新聞資訊內容是如何煉成的。

資訊類短視頻的九九八十一難

PART 01

資質到位

綜合資訊類節目今年或多或少都有著被有關部門約談整改、短時下架的經歷。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去粗取精,規範化的過程,內容行業也同樣如此。

那麼資訊類平臺首先接受考驗的,就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廣播電視製作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三個證,前者對應內容平臺的圖文資訊業務的資質,後兩者對應著直播、短視頻、長視頻等內容業務的資質。

①首先任何個人、企業成立網站,不管經營與否都要取得ICP 備案,以及ICP 經營許可證。當網站拿到 ICP 證並通過公安部備案後,才能正式算作合法的存在。

②生產新聞類圖文內容的平臺,需要拿到《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條件是企業沒有外資,且滿足有 5 名以上在新聞單位從事新聞工作 3 年以上的專職新聞編輯人員等。

③傳播視頻類內容、生產時政類內容的平臺,需要拿到《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獲取方式有(1)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2)併購有該視聽證的企業,曲線獲得該牌照(3)和母公司共用一張牌照(4)投靠各省市電視臺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

④生產原創視頻內容(影視劇集、網大、網站)的平臺,需要拿到《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條件是有適應業務範圍需要的廣播電視及相關專業人員、資金和工作場所,其中企業註冊資金不少於 300 萬元人民幣。主要管理人員(不少於 3 名)的廣播電視及相關專業簡歷、業績或曾參加相關專業培訓證明等。

從申請條件來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與生產新聞資訊類短視頻強相關,但也最難取得。

多數互聯網資訊類平臺都不具備這個條件,各平臺只得在此基礎上尋找巧妙的結合點,比如梨視頻就焦點定位在“民生”,從煙火氣息的素材切入,完成了“輕社會”類型的新聞。

PART 02

保證傳播速度的基礎上掌握一手素材

能夠滿足生產速度+一手素材的,恐怕只有遍佈全國、具備新聞敏感度且熟練處理視頻製作的社會各界人士了。當然不必指望這些條件在個別工作者身上同時得到滿足,拆分功能才可達到規律產出的高效狀態。

在如何看待UGC的海量和PGC的效率有限這個問題上,北京時間副總裁王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UGC是線索,PUGC是素材,PGC是標準。”普通受眾在事發第一時間提供線索,專業編輯完成後期編輯和審核的工作,此時是可供傳播的視頻片段,而專業的媒體工作者在其中提供新聞報道的標尺,合力促成專業的新聞網。

目前時間視頻、梨視頻等資訊平臺已加大全國拍客系統的投入,用吸納,培訓,管理等方式大範圍建設採編人員。10月初,後者更是宣佈將下沉至294個地級市,鋪設拍客網絡,網格化、體系化的內容生產者佈局在源頭上給到了優質新聞資訊內容更大的發展空間。

資訊類短視頻的九九八十一難

PART 03

採編人員價值迴歸

內容精品化實際上為內容價值迴歸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傳統的新聞生產在分工上有著較為明顯的界限,採訪、成文、求證、剪輯、審核等流程根本無法滿足高速的碎片化閱讀習慣的需求,原本的生產時間被大大壓縮,條件有限的自媒體沒有辦法完成諸如“三個無交集的交叉信源同時證實”的標準。

值得慶幸的是,內容市場已經度過了粗糲的內容消費的階段,受眾更中意的是質而不是量。這說明,一旦取得信任,受眾對內容創作者有著很高的包容性。如果時間無法領先,那麼信息準確、解讀深刻、角度新穎都是依然可以吸引受眾的原因。內容創作者在解放勞動力的基礎上,被允許稍微放慢腳步。

如文章開頭第二個案例,信息失實造成結局反轉,這樣的案例近來並不是少見。“網紅saya毆打孕婦” “德陽女醫生自殺”“小鳳雅詐捐”等案件都是因為未經證實的信息而引起的社會輿論,對案件當事人造成了不可逆的身心靈損傷。正是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內容消費者對新聞價值的呼聲越來越高。

資訊平臺與原創訪談節目等帶有新聞調查屬性的內容,都先後做出的積極的調整以應對這樣的需求。平臺的拍客系統普遍推出專業培訓、信用系統管理、選題指導、真實性審核等質量把控,傳統媒體的短視頻化則更傾向於採訪記錄、深度調查、跟進報道等題材上加大投入。此外,資訊平臺也相繼在垂直領域開始專欄,朝內容顆粒化的方向發展。

PART 04

擺脫同質化

牌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差異化資訊類內容,方能在事件恆定,方法論相對穩定的素材池裡出落得神形兼備。2016年後,媒體紛紛入局短視頻領域,資訊內容行業的競爭又多了個強有力的對手,它們相繼找到定位並據此推進。

①技術革新帶來的感官變化

VR是財新視頻的一條重要的產品線,從2016年開始就陸續VR新聞報道、VR直播和VR紀錄片。此外,今年火熱的MCN管理模式也被運用於傳統媒體的垂類管理,時間視頻目前在微博就主要採用主賬號帶小賬號的運營模式。

②與外部互聯網平臺合作

典型代表有新京報+廣電旗下的看看新聞。前者形成了“我們”“動新聞”,其中一些頭部的影響力也反哺著新京報的品牌覆蓋,比如屢創爆款的《局面》。後者與騰訊視頻、今日頭條、愛奇藝、bilibili等互聯網平臺均有合作,發力國際新聞、國內要聞、民生監督、突發新聞、主題宣傳等硬新聞領域。

資訊類短視頻的九九八十一難

③人群細分

封面視頻的主打80、90後正能量、年輕態、個性化的全國性新聞產品,熱門話題街採的《奇葩愛吐槽》與世界盃解說的《今晚不看球》都是年輕人感興趣的領域。

④地域劃分

浙視頻致力於本地原創新聞視頻生產,並將其精品化、國際化。在YouTube和Facebook上開闢對外傳播渠道,進行中英文國際化傳播。背靠中青網的“青蜂俠”則在聚焦各地社會新聞的基礎上報道國外見聞,形成差異化競爭。

⑤沿襲原有特色

主打“時政與思想”的澎湃,推出澎湃視頻後依然立足於此。除了下設的十五個子欄目外,還一併打造了聚焦事發第一現場的“上直播”,與時政類新聞脫口秀《中國政前方》。

小到代表性的文案/鏡頭語言,大到標新立異的思想內核,技術革新等都是擺脫同質化的有效手段。聚焦差異點並加以優化升級,神秘又隱匿的市場就會暴露出來。

不管媒介如何變革,人們對新聞資訊的需求幾乎是平穩且恆定的。大浪淘沙,接下來就是明星資訊內容的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