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強一字板遊資之炒股養家悟道心法(二)

三、市場主流

市場主流 單個個股走勢本身有不確定性,把整個板塊一起看就更容易理解。有些強勢票是個股行為,往往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於板塊性的行為,大體上有個規律,如果你有心人,耐心總結,你會發現這樣的規律,以後自然知道要怎麼做。

1.或許你需要解決的不是有膽做龍頭的問題,而應領會龍頭和跟風品種間的套利關係。 2.有時買龍頭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根據板塊整體動能,龍頭有相應溢價,而股價尚未反應溢價時介入;有時買跟風,不是因為膽子小,是因為龍頭賺錢效應十足,而部分跟風品種尚處低位,有隨時受龍頭激發而具備向上潛力。

1.個人覺得炒股應有大局觀,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市場,選擇機會大於風險的股票進行操作,而不是拘泥於止損止盈這類。 2.你在我帖中較為活躍,應該知道本人是反對止盈和止損這類的說法的,看好買入,不看好賣出或則換股,操作越簡單越好。 正解,大局觀是一個綜合,而宏觀政策面是權重最大的一個因素,這是爆發力牛股產生的三大根源中最大的一個因素,而技術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大局觀是一種綜合因素,只參與機會大於風險的操作,當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各方面都較好的時候便是重倉出擊博取利潤的時機,如此往復不斷複利。信息公告如同技術一樣,本身是決策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你對市場理解的不夠深刻,光專研這些也是徒勞。 1.局就是政策面、技術面、資金面、基本面的綜合,相輔相成。 2.完善自己的系統,輸贏交給概率,看不準的時候割肉就可以了,不必拘泥。

大局觀: 1. 信念﹐理念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把握市場熱點 2. 這個局,是個綜合因素,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人氣面等集合與一身是形成的共振。 3.政策面和人氣面相對權重大些,技術和基本面相對次要 。 4.政策面相對是獨立,市場會相對圍繞政策反覆炒作, 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 5.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 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顯然目前當下不是。 6.多看漲幅榜和異動榜的共性。

主流,通常是漲幅大,跨度時間長,操作策略是反覆做,第一波趕上的話就做足,沒趕上的等回落後還能再做下一波。 支流,各支流循序輪動,漲幅各異,時間上契合主流,直至主流完結,策略上,在主流不倒的情況下,按照以主流為中心的邏輯逐步挖掘。 次主流,漲幅和時間跨度上少於主流,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策略上,以圍繞龍頭操作為主。 非主流,時間短,但是因為技術面或者消息面等因素短期會有一定的爆發力,策略上,快進快出,隔日超短為主,爆發初期可參與,後市不追高。1 .我還有個關於主流,支流,次主流之類的劃分,這個應該歸於大局觀的範疇,近階段的分的話,頁岩氣 為主流,蘋果互聯類為次主流。那麼操作上主流以一個較長的階段反覆操作為主,次主流則操作週期更短,不少選擇隔日超短。 2.比如這次對於移動互聯 的品種,昨天提出順勢介入操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深天馬和掌趣科技早盤聯袂漲停,而今天的走勢中,深天馬和掌趣科技並沒有太大的表現,且大盤今日相對較弱,那麼相關的操作標的悉數盤中逢高賣出完成套利。 3.如果你手上還持有的類似標的,那麼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這兩個標杆品種的走勢做為參考。

1.根據對熱點的持續性,主次流等的劃分,我把漲停板板分為投資性和投機性兩類。 2.投資性的想買就買,不管幾個點,類似於7月20日的862的買入,要求是往上看有較大空間,往下敢越跌越買,後市可反覆操作。 3.投機性的通常要求當天大盤較好的環境,當天是最強或者次強的熱點,很大程度上在板上買,持續性不一定好,但是短期有較強的爆發力,通常作為隔日超短操作,比如今天的焦作萬方。

1.先判定是否主流熱點,如是,不必等漲停也可隨時先買入,等確認強度後再行加倉。 如果不是主流熱點,等,如果強度夠高 ,就排隊龍頭,大幅度超過預期,就同時排,但同時仍需注意倉位控制。 2.早期作為試錯出擊,隨著整體資金的增大目前基本全部放棄,因為分散精力,同時即使有賺對整體收益率也無大益。 3.強勢階段,一種直接買強勢標的,另一種買低位未啟動的。 4.小資金倉位變動通常較大,在強勢階段,可不必過於在意資金管理,不過如果有意為未來做準備,也可當做大資金來練習分倉操作。 5.強勢階段,買股得邏輯是因為賺錢效應下的資金不斷進入,那麼強的標的被後來資金選中的概率大,所以選強。弱勢階段,買股的邏輯是因為市場虧錢效應的擴散導致恐慌盤的不斷宣洩,那麼宣洩殆盡的,只要少量買盤就可以推動上漲,所以低吸。

1.只要有贏面的股票都可以做,區別只是操作策略上,主流是反覆做,非主流的隔日超短為主,不必放棄。 2.一輪主升中,是買還是賣,只能靠自己動態的判斷來決定,我也做高拋低吸,雖然經常做不好,但是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3.事事難兩全,比如昨天水利 我做了一定的高拋,並打算今天低吸回,但是隻是集合競價買回部分,還是掉了不少籌碼,而對於水泥,希望能有回落的機會低吸,但是該弱不弱,也只好盤中找低點先買了,沒法做到完美,但是可以做到後市這兩個板塊無論怎麼變化,我都會有相應的策略應變即可。

如果有好的機會,當然也會考慮做,倉位不定,根據風險收益比決定,區別是非主流的操作時間會比較短,很多是隔日,主流的則高拋低吸反覆做,對於目前而言個人的主要持倉仍在水泥水利中,今天盤中衝高做高拋,所幸尾盤有所回落接回部分,下週一早盤探底再買一次,然後衝高再拋一批,不過節奏要掌握好。

四、 賣入賣出與風險管理

1.我追求不斷穩定的盈利,不確定時,採取偏保守的策略,儘量規避大的回撤,所以平時以小陰小陽為主。 2.偶爾出現確定性較高的機會時,也會奮力出擊,博取大陽。 3.操作模式決定市值曲線,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和個人的操作模式有關,下跌趨勢階段,通常是大跌小回,最為緊要的原則就是要規避大盤大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選擇在大盤大跌,股指遠離5日線時進行買入操作,再結合大盤下跌所處的階段,尋找相應的標的進行出擊。控制回撤,最重要的就是迴避系統性崩潰風險,事實上絕大部分崩潰都有前兆,從賺錢和虧錢效應的演變過程可以進行推斷,不過為此可能也會放棄很多機會。 4.看看天氣,如果覺得要下雨了,就早點回家,不要貪玩,天氣好了再出來,說簡單點就這樣。

作為一個短線交易者,規避弱勢大幅回調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採取好的策略,事實上這是完全可行的,重點在於對市場情緒的把握,規避崩潰盤帶來的傷害,反而轉化為自己的利潤。當市場偏向於有利於多頭一方時,我們採取偏進攻的策略,力求利潤最大化,當市場偏向於空頭時,我們採取偏防守的策略,力求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有所獲利,以上是預判當前行情是階段性的,文化是主流的前提下偏進攻的策略,如果市場與預判不一致時應隨機應變。左側交易重點是時機的掌握,今日早盤低點市場恐慌情緒得到較好的釋放,敢於買入的大多有較好的贏面,短期內市場已經不具備連續大幅殺跌的動力了,可以保有一定倉位靈活應對,爭取擴大盈利。

1.賺該賺的錢,不該賺的放棄亦無妨。2.左側交易重要的是時機,通常買的位置是瞬間低點,實盤交易中,追求這種點位,未必能買到足夠的籌碼,所以有必要分倉,資金量小的時候這種影響小,當然也可以先練習起來,為將來自己的資金達到更大的規模做準備。 3.今天早盤的低開買入是昨天就說的,這是對恐慌心理短期釋放殆盡的一個判斷,如果今天繼續大幅下跌,我可能繼續加大倉位買入,即使加印花稅這般的利空也有反彈的,何況是外盤的影響,我們a股是中國人自己玩的,何必自己嚇自己。

1.量能不濟,故市場仍然缺乏系統性機會。 2.創業板賺錢效應充分,具備可操作性,可以參與。 3.所以採取輕倉參與熱點的策略,如果市場趨向於良性則大部隊隨時加入新的機會,如果市場趨於不良,則現有部隊仍能從容而退。

1.關於倉位,有好機會就重點搞,沒有好機會就拿著錢耐心等待或者輕倉練盤感,總之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了。 2.關於止損、止盈,目前我的操作中不考慮這兩件事情,買入機會,賣出風險,何必用止損止盈來束縛自己。 3.教條主義真是害人不淺啊。 關於補倉以及止損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你還有補倉或者止損的想法,就說明你的心理還有成本這個障礙,好的操作,應該是最簡單的,只有買入或者賣出。不用刻意追求所謂的資金管理,風險收益比的量化決定倉位,市場缺乏確定性機會時自然小倉出擊,有好機會才重倉。都可以,確定的主流反覆做但是也不放棄盤中非主流機會,有機會都可以。

1.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的話,不必過於強求,就像今天早上我買了多個個股,即使舟山 概念也是金鷹和中昌都買,只要不影響操作就可以。 2.所有身家全部壓在一個股票上時,通常我要求極高的贏面,那時會有一種哪怕少買了100股都覺得遺憾的感覺,當然這種情況較少,通常一年也就是4-5次。

1、預判 買入 2、確認 加倉 3、熱點轉換 換股 4、不再看好 賣出。 操作還是一樣,和套幾個點沒有關係,如果你還是看好,那就等等,不看好就賣出或者換股。

1.銀行股的這輪下跌中領先,超跌反彈格局,預期後市會有個再下探然後再反彈的格局。 2.預測為末,應變為本,預測是為了應變做準備,應變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預測對的人未必能賺錢,預測錯的人確可能賺大錢。 3.這個市場太多的人關注預測,而市場一旦和預測的不一致時,由於沒有好的應變策略,從而操作依附於情緒,產生不利於自己的傾向。

出擊倉位和贏面的關係大致如下: 贏面60%以下觀望 贏面60%-70%小倉出擊 贏面70%-80%中倉出擊 贏面80%-90%大倉出擊 贏面90%以上滿倉 這個贏面包括勝率和漲跌空間比 譬如滿倉出擊時,對我來說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會做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勝率要求90%以上,另一方面是上漲的空間和下跌的空間比率,上漲的空間至少要看到30%-50%以上,而下跌的空間應該在3%-5%以內。 盡力把握好操作,勝負的事情交給概率,不管結果如何坦然面對,冷靜處理。 我這裡的贏面包含兩個因子,一個是你說的預期收益率,還有一個是勝率,簡單描述就是買入後漲跌的概率各有多少,如果漲的話,預期漲多少,如果跌的話,預期跌多少,兩者結合在一起考慮,不過預期收益率考慮的權重更大些。.重新評估風險和收益比,決定是加倉還是減倉,這是決定操作的唯一因素。

我之前強調,如果對於後市沒有30-50%上漲空間的股票,永遠不要重倉買,而當自己重倉持有後,並且隨後的幾天內果然漲了30-50%,難免也會有生理上激動的反應。.巴菲特說一個股票你不想持有十年,那就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個股票你不敢向上看30%-50%的空間,那就永遠不要重倉買。

要有大局觀,特別重倉買入的一剎那要有後市還有3到5個漲停空間的判斷,巴菲特說如果你一直股票沒有打算持有10年,那麼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隻股票如果你沒有後市3-5漲停空間的判斷,那麼一個板也不要重倉買入。.你看像深南這種在中體產業上的大手筆,如果要賺三五個點,今天完全可以輕鬆賣出,但是今天鎖倉,不管未來賺還是虧多少,至少說明他在買入的那一刻想象的上漲空間一定是很大的。 收益不是不要求高,是要求高,關鍵戰役的把握很重要,力求利潤最大化,雖然很多單子實際結果是賺一兩個點,但是買入的那一刻絕不是隻衝著一兩個點去的。

你能每個月穩定盈利5%,已經非常之好了,先保持,不用更激進,不斷優化自己的模式,根據不同階段按照不同方法操作就可以,目標太高,一旦不能達成,會影響情緒。1.風險控制意味著放棄機會,看舍與得的衡量,以最近的操作來說,上週五我是等華髮股份、格力地產、世榮兆業三個都漲停的時候,確認強度再排隊買股,所幸買到了格力地產,今天漲停全出,因為有確定性,所以風險小,缺點是可能買不到而失去機會,比如今天的煤炭 股,看著中國神華漲停,但是等確認的時候,封單已經達到36w手,之後排隊,至收盤未成交。2.一字板重倉是我另一個殺手鐧,我的保守策略恰好又為我提供了一字板重倉買入的機會,這一方法在比賽期間也是屢試不爽,近期的迪康藥業就是案例 3.最銳的矛(一字重倉)+最強的盾(放棄風險,確定買入),我的兩個強項正好互相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既能穩定獲利,又能控制回撤,但是未必適合所有人。

行情不好的時候,市場會更傾向於從不好的地方看,好的股票要漲一樣需要市場的配合,建議不要和股票談戀愛,從全局的角度,更理性的來判斷風險和機會,從而決定買賣操作。 如果是追龍頭,那麼追最強的,如果是潛伏那麼可以選擇低價的或者超跌的,但是一定要切題,既然有確定是保障房 的,為什麼還要選應該是的呢。要在拉昇的那一刻,市場一眼就知道他是什麼概念,這樣才能吸引跟風的。 潛伏也是一種思路,但是個人並不愛好,不過如果參與的話,我通常會問自己一句,如果我潛伏的股票下跌了我會怎麼辦,只有得到的回答是繼續買,那麼我就潛伏。 決定倉位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風險收益比。

當下是不穩定階段,向上和向下都有可能,只是如果銀行券商的向下動力一旦佔據上風,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崩潰,不過場外大量部隊的集結也使得一些政策支持的新興產業 類小盤股票有所活躍,且看兩股力量的對比了。 1.當前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偏空的因素有之前領跌的保險銀行等存在進一步下跌,從而引發傾向於崩潰的連鎖反應,偏多的因素有場外資金大量集結,空倉者眾,而新材料 為主的新興產業等品種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一旦這種因素佔據上風,市場也容易引發階段性的具備可操作的反彈機會。 2.雖然我提出大盤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的操作策略,但是本意是根據不同階段人的心理狀態進而決定不同的操作,以使自己在交易的過程中始終佔據主動有利的位置,所以有時候大盤在什麼階段並不是重點,因為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判斷過程,而多空雙方的心理狀態才是重點,我建立了下跌3-4階段的模型本意也是輔助對於市場心理的理解,而過於在意這個忽略了心理分析,反而是捨本求末之道。

崩潰心裡一旦釋放衝擊強大,謹慎為主,如果能打到跌停,可以買些,第二天低開再加倉。 一旦大陰線殺下,你是否還有持有的勇氣。 1.不盡然,弱勢和強勢也有不同階段,模式也各異 2.心理層面的研究在我看來至關重要,我的操作策略基礎便來源於此。 3.有人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說天下股市唯心法不破。

A股最強一字板遊資之炒股養家悟道心法(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