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足鼎立”

最近一段時間,原油市場出現了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由於遭到卡舒吉案件的拖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的沙特淪為“配角”的可能性加大。面對這種情況,沙特終於開始重返賽道準備發力了。

原油市場的崩跌,帶來了石化市場的迅速跟跌。11月26日,在前一交易日國際原油價格再次暴跌近8%、WTI油價逼近50美元/桶的帶動下,國內原油期貨早盤開盤跳空直接跌停封盤,甲醇在稍作掙扎之後亦跌停。此外,瀝青和燃油跌幅居前,跌逾4%;焦炭跌逾3%。化工品和黑色系多品種表現重挫,已經從上半年的高歌猛進轉入技術性熊市。

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足鼎立”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旦美國經濟減速,勢必會影響到美國需求的下跌,從而引發市場對原油未來需求的擔憂。如OPEC就表示,明年全球對OPEC原油的需求預計為日均3150萬桶左右,比兩個月前的預測低50萬桶。這就造成了市場對未來油價走勢的悲觀預期,並跟隨美股大跌而持續下行。

我們看到,美國政府不僅積極鼓勵國內原油企業的開採,還利用“沙特記者死亡”事件打壓沙特,以達到命令其增加原油供給,幫助美國在制裁伊朗、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後,不影響國際原油供給的目的。

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足鼎立”

在國際原油的帶動下,以及進入四季度以來國內MTO裝置停產、冬季限產不及預期等利空因素影響,甲醇等能源化工產品市場也呈現斷崖式下滑。其中,上半年還炙手可熱的甲醇進入10月份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跌幅就超過30%,目前已跌至年內最低點。當前甲醇價格較成本線僅有200元/噸以內的溢價。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這在原油供應國眼中,尤其是在俄羅斯和沙特等原油出口大國眼中,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要想搶佔原油市場,必須先搶佔中國市場,而從眼下的情況看,沙特和俄羅斯很可能火力全開,爭奪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寶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