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好人最終沒好報

事情是這樣的...

4年前的一天,開饅頭店的李女士看到街上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連熱乎飯都吃不上,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著自己也是窮苦家庭出身,總覺得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

第二天凌晨,李女士幹勁十足,不到3點就起床出來和麵,趕著時間為大傢伙做了一頓熱乎乎的早飯。

可沒想到,這活動還沒開始幾天,一潑冷水就向她潑來...

“我們不要饅頭,你直接把錢給我吧!”

一大清早,一群穿著制服的環衛工人和流浪漢把李女士團團圍住,扯著嗓子大喊道。

這場面,李女士當時就被嚇住了,汗水不停往外面冒,手腳也不聽使喚。而那群不要臉的無賴們仍拿著饅頭逼迫李女士給錢,他們一遍又一遍向李女士吐著唾沫星子:“我不要你的饅頭,我就要錢!”


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李女士當然不會傻著給他們錢,於是,更可怕的事發生了......

這群人眼看得不到錢,就在背後肆意造謠,說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誰會白白送東西給清潔工流浪漢吃?人都無利不起早,這店主肯定有問題!她就是想出名,這種人我見多了!

這一下,店主哭了,我們傻了。

44天后,店主不堪壓力,最終選擇關店。

從此,再無愛心饅頭店...

可敬的叢飛,可憐的叢飛

叢飛,大家還記得吧?

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作為曾經紅遍中國的歌手,叢飛短暫的一生參加了400多場義演,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183名貧困學生,為了自己供貧困兒童上學的承諾帶病拼命演出,耽誤了治療,死於胃癌,終年37歲。

然而,我們來看看當年那些天真無邪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家長打電話來:你是給我們孩子捐款的那個人吧?

答:是

家長:今年的錢啥時候才能寄來?孩子等著錢開學呢!

答:我病了,是癌,沒辦法演出賺錢了……

家長:“你不是說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還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錢了,這樣不講信用,你不是缺德嗎?

缺德?缺TMD的德!

這群不要臉的人,在叢飛癌症重病都沒錢看的時候,還在不依不饒的噁心著叢飛:

“你啥時候治好病繼續出來掙錢啊!”“我剛在老家買了房子,沒錢裝修,我可怎麼活啊!”“你不要提我的名字,被人資助是件很恥辱的事。”“他幫我是有目的的,具體是什麼只有他清楚。”.......
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這就是大善人叢飛的“下場”,在這些受他恩惠的人中,沒人歌功頌德,沒人痛哭流涕,甚至在他病危之時連一封慰問的信都沒有,有的只是長途電話那端傳來的措辭,生硬的近似逼債的貧困生不休的討錢聲,忘恩負義在這些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是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或許是經歷了世態的炎涼,叢飛終於走了。在我看來,他的走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他的離世,帶走的不僅是肉體,更是中國社會本就不可多得的良知。他用他的死在告訴世人:在中國,做一個好人真的好難!

一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終於解釋透徹了……

中國有句古話: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如果你在別人危難的時候,給他一個適當的幫助,然後推他往前走一步,他會永遠感激你。

如果你給他的恩惠,遠遠超過了困境對他的限制,他就會對困境麻木,甚至放棄要突破困境的意願,然後對你形成依賴,由感激變成理所當然。

當你不再設施的時候,他就會對你反目成仇。

這就叫人性——同意嗎

如果用經濟學的概念解釋,這是一種“感恩的邊際效應”。舉個例子吧:

你快餓死了,有人給了你一個饅頭,你感激的恨不得給他做牛做馬;然後又有人送你饅頭,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後,又一個饅頭之後,你飽了;然後,依然有人不斷送你饅頭……

當你手裡攥著幾十個饅頭,你幾乎已經忘記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這幫傻子慈善作秀的為什麼只知道送饅頭,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錢……

第一次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幫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個人對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後呢?

不好意思,他會覺得這理所應當!一旦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反而會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受到幫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遞減,而遞減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幾乎已經坦然地接受別人的饋贈,並認為這理所應當。最後,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並絲毫在心理上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妥。

你說,饅頭店資助的都是底層窮人,窮人畢竟有其思維侷限性。

除了“感恩的邊際效應”之外,再向各位普及一個心理學概念:“失敗者的憤怒”。

失敗者的憤怒,是源於對自己失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但由於人總是能夠無條件的原諒自己,因此這種對自身境遇的自卑與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調節下(或者你可以理解為扭曲下),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檢討,而轉嫁到他人。

強於自己的人總在提醒自己的失敗,而人又無條件原諒自己的無能並轉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敗者的憤怒”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的越明顯,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你們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一個層次的,你比我過得好,只是運氣好而已,他永遠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雖然部分人確實是因為運氣好而過上好日子的。

當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夥伴,憑什麼你開賓利;當年都是一起吃路邊攤的好閨密,憑什麼你拎愛馬仕嫁高富帥而我買個尿不溼還要比價;當年都是村裡的破落戶,憑什麼你家住別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裡打麻將……

如果不幸你一直無私地送她糖,那麼她更早已沒有當初接受第一塊糖時的溫暖與感動,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贈送,你的朋友將不可逆轉地產生憤怒。

三點感悟:

1:人的價值,在於其獨立性。2:我們所能夠給別人最大的幫助,就是幫他實現自己的獨立性。3:當你發現他可以自主謀生的時候,一定要讓他獨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