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IP(四)打造醫生個人IP,需要搭上信息高速列車

對於很多自主創業的醫生來說,新媒體成為他們的"個人秀頻道",每個人都可以粉墨登場,成為主角。

醫生的IP(四)打造醫生個人IP,需要搭上信息高速列車


我在公立醫院工作了三十餘年,自認為已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在西京醫院工作時,找我做手術的患者特別多,手術多的做不完,最多的半天門診記錄是接診了165名患者,以前從來沒有擔心過沒有手術可做的問題。

但當我準備離開公立醫院,和曹誼林教授等一批醫生成立夢之隊醫生集團,計劃建立自己的醫院的時候,立刻意識到,如何在新的環境裡尋找到適合我、並相信我的患者和求美者便成為了最要緊的事。因為,我技術再好,病人找不到我也沒用。

如果是媒體不發達的時代,醫生更換工作醫院,特別是到另外一個城市就業,只能靠口碑的日累月積建立新的患者群,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多的患者的信任。

進入現代社會,媒體日益發達,通過媒體搭建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橋樑是有可能的,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必然成為醫生讓更多患者知道自己的技術的途徑。

但現在傳統媒體已經日漸式微,新媒體成為了媒介的新寵兒,特別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信息的發佈變得越來越容易。

人們已經逐漸忽視傳統媒體的存在,更多的是利用新媒體獲得信息。

醫生的IP(四)打造醫生個人IP,需要搭上信息高速列車

新媒體出現之後,開始是以文字作為主要的載體,微博、博客、微信等是其最主要的代表。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帶寬的增加,圖片的傳播速度增加,能夠包含更多信息的圖片成為更好的信息傳播途徑,整形外科手術前後的照片成為醫生們顯示其技術的重要手段。

而這一兩年崛起的更加新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讓音頻和視頻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喜馬拉雅等音頻傳播平臺,快手、一直播和抖音等視頻傳播平臺,讓單位時間內傳播的信息量大增,操作起來更加快捷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就更加容易和順暢。

一言以蔽之,技術的進步讓信息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

傳統媒體時代,醫生個人發佈信息很難,那時候媒體掌握在媒體人手裡,即使花錢,媒體也不一定願意替醫生髮布信息。

醫生的IP(四)打造醫生個人IP,需要搭上信息高速列車

而自媒體的崛起讓個人發佈信息變為可能,人人變成了信息的製造者和傳播者。處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醫生,如果搭上互聯網的"高速列車",發佈個人信息已經易如反掌。

現在已經不是能否實現信息自由交換的問題,而是醫生是否願意與患者進行信息的自由交換。

轉別理念成為了擺在醫生們面前的新課題。

跟上時代的潮流才會不被時代所淘汰,這對於民營醫院工作的我們顯得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