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禪修是中國佛教文化中的精髓,大則可啟迪智慧,小則可助人調節心理,治療不少心理疾病。

民國時期的大文豪郭沫若便曾依靠禪修治好了神經衰弱。今天禪風君就給大家講講郭沫若與禪修的故事。

1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右一為郭沫若

提起民國時代,人們都常感慨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但說到這些大師們人生中最為放光放熱之時的生活,卻往往苦不堪言。

魯迅、茅盾、丁玲、蘇青、梁實秋、葉靈鳳、張愛玲、瞿秋白、沈從文,郭沫若……一大串大文豪的名字,他們都曾在上海閘北的弄堂裡,度過一段慘淡的生活。

住在這種地方,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高昂的房租,還有擁擠的人群和吵鬧的環境。這對於很多人,尤其是文學家們來說,是不利的。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如魯迅所說:“對於靠筆墨為生的人們,卻有一點害處,假使你還沒有練到心如古井,就可以被鬧得整天整夜寫不出什麼東西來。”在這裡租房,吵鬧聲讓他難以寫作。”

剛剛旅日留學歸來的郭沫若住在上海時,面臨的不僅有外界的吵嚷,還有家裡的擁擠。與他住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妻子與三個孩子。

然而這樣的擁擠吵鬧環境,似乎並沒有影響郭沫若的文學創作。這也是作為文豪令人佩服的一點。少為人知的是,郭沫若的定力,源於他年輕時對禪修的學習。

2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早在郭沫若22歲旅日留學之時,他便開始接觸禪修。原因也很簡單:他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他的神經衰弱有多嚴重呢?郭沫若著的《文藝論集》這樣記載描述:

“心悸亢進,緩步徐行時,胸部也震盪作痛,幾乎不能容忍;睡眠不安,一夜只能睡三四小時;睡中猶始終為惡夢所苦。”在這樣的干擾之下他甚至多次生起了自殺的念頭。

嚴重的神經衰弱影響了生活,也影響了學習:“記憶力幾乎全部消失了,讀書讀到第二頁已忘了前頁,甚至讀到第二行已忘了前行,頭腦昏聵不堪,熾灼得如像火爐一樣,屢屢想自殺。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郭沫若很幸運地接觸到了禪修。從他實踐禪修開始,每天睡前醒後各禪坐半個小時,堅持兩週之後,不僅失眠得到有效的治療,而且精神狀況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復

禪修對於郭沫若來說,無疑是意義重大的。因此在治癒了神經衰弱的疾病以後,他也很鼓勵其他朋友禪修。

3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郭沫若同志誕辰90週年紀念郵票

郭沫若通過親身的實踐,證明了禪修在精神疾病治療方面的功效,因此他這樣評價禪修:“靜坐於修養上是真有功效……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確實,禪修有益於提升修養,改善身心。但在佛教文化中,禪修並非一個獨立的東西,而是一套完整的身心鍛鍊體系,所能收穫的成效也遠不止此。

佛教文化中,禪修經常被放在“三學”的體系中加以說明,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首先,禪修的基礎要求,是通過戒學,也就是基本的道德言行規範,來培育正直坦蕩的心理背景。

禪修要想達到一定成績,必須要祛除五種障礙:貪、嗔、昏眠、掉舉、疑。戒學是身心的規範,言行的規範,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祛除這些障礙。

而禪修的目的,在於智慧的生起。禪修能幫助人們調服身心煩惱,遠離焦躁、抑鬱、憤怒等煩惱痛苦,而獲得調柔、喜悅、平和等美好品質。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實際上完全不用擔心禪修會讓人消極、不進取。相反,穩定開明的內心中可以生起明晰的智慧,這樣的心中如果確定了一個正確的、不隨順煩惱的目標,反能更加堅定地向著這個目標奮鬥。

干擾我們趨近目標的,不僅僅是外在的阻力,更有內心負面情緒的阻撓。而成體系修學的禪修,能夠讓我們將自己的內心建設得更加完善。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郭沫若在六一慶祝大會上朗誦詩歌

郭沫若或許並不瞭解這樣的意趣,不過僅僅是把禪修當做治病手段,也已經讓他獲益匪淺:健康的身體、旺盛的精力,跳脫的思維、飛揚的文采等等……

那麼系統學習了禪法的人,又有什麼樣的獲益呢?有處變不驚的淡然,有矢志不渝的堅定,有寵辱偕忘的優雅,甚至,有超脫生死的灑脫……

可以說,禪修就像是一泓清泉,可以取一瓢飲,解一時渴,也可以開源引流,澆灌萬頃良田。

民國文豪郭沫若:旅日留學患神經衰弱,是禪修治愈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