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最頂級的文物 最驕傲的歷史 最傳奇的故事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在通往天竺的道路上,早在玄奘西行求法的200多年前,就有一個和尚,他不僅先於玄奘從陸路到達印度,而且也先於義淨走了海上絲綢之路。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法顯(334年-420年)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紅線代表玄奘求法路線、黃線代表玄奘返程路線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紅線代表義淨求法路線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黑線代表法顯求法路線

通過將玄奘、義淨、法顯三人求法路線對比,東晉高僧法顯才是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者,他的求法路線基本上是玄奘與義淨路線的互補。但是像這樣一位高僧為何籍籍無名呢?

法顯,自幼進入佛門,在他花甲之年時,他深徹地感受到當時佛經的翻譯遠遠趕不上佛教發展的需要,況且由於真經的缺乏導致各種邪說出現貽害無窮,為了改變當時的這種局面,法顯在他62歲的時候依然下定決心西行求法。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法顯一行,貫通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他從長安出發,沿著河西走廊,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印度,在印度學習10多年以後,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繞過馬六甲海峽,在黃海的山東半島登陸。

法顯65歲時正式踏上求法之路,前後共走了30餘國,回到祖國時已經80歲了。在這些年裡,法顯跋山涉水,經歷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艱辛。正如他後來所說的:“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法顯將他此行的閱歷全都記錄在《佛國記》一書裡,後來玄奘深受他的影響。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在《佛國記》裡記載了一個對後世《西遊記》影響較大的事情。當法顯與其弟子出了陽關以後,來到“沙河”地區,這裡的沙漠氣候非常乾燥,時有熱風流沙,旅行者到這裡以後,往往被流沙活埋。“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勇往直前,走了十七個晝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終於渡過了“沙河”。這裡的沙河與《西遊記》中流沙河的描寫非常相似,不過《西遊記》中是水不是沙,三師弟沙悟淨的創作源泉很大程度上是以法顯的事蹟為參考的。有人說,沙師弟指的就是法顯。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花甲之年,仍然不畏絲綢之路上的種種困難與險阻,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傳奇人物,他追求真理的這種精神,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財富。

但是,同樣作為西行求法者,玄奘與法顯卻有著巨大的差距,世人只知曉玄奘而不知法顯這樣一位勵志的人物。這又是為何呢?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首先,法顯與玄奘之間差了一部《西遊記》。《西遊記》對後世的影響太大了,以致於人們知道唐僧甚至不知玄奘的地步。法顯的影響力在唐僧面前,那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其次,從西行求法的成果與個人成就上來看,法顯所取回的真經遠不及玄奘,玄奘在佛教聖地一度成為當地的“大乘天”與“解脫天”,另外玄奘還在回到長安以後創立了中國法相唯識宗,法相唯識宗後來傳到了日本、朝鮮半島及越南等地。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最後,所處的時代不同,玄奘處於盛唐時期,英名遠播,唐太宗還給予玄奘極高禮遇,並賜號“三奘法師”,而法顯則相較之下就沒那麼多至高的榮譽了。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法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和尚。花甲之年的他歷經13年,長途跋涉,走遍三十餘國,最終取回真經戒律的感人故事,彰顯了他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1600多年來,儘管他的名氣沒有玄奘那麼響亮,但是他始終沒有被人們所遺忘。法顯所創作的《佛國記》,更是代代相傳,被翻譯為英、法、日,印度文等多國版本,為中外文化交流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END-

由陝西曆史博物館與西安市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研究會共同編著

強躍館長親筆題字的《國寶手記》現已開售

複製這段描述¥PhhfbeOp0bN¥打開淘寶

一鍵下單

或淘寶搜索陝西曆史博物館旗艦店進行購買

60多歲西行求法的高僧原來是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