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之读书往事

小时候读书成绩不好,但那时喜欢看故事书。开始是连环画,后来是小说。其实在那个时代,书并不多,我在小学看过的也就是几十本,而且大多是连环画,印象最深的有岳飞、杨家将等。还有一本《格萨尔王》,西藏的古老传说。小说好像看过《高玉宝》,现在记得是因为在那些晚上,家里要就着煤油灯收拾刚收回来的黄豆,夜很深了,我们还是在把黄豆的叶子去掉,然后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准备在第二天挂在墙上。见我们一边瞌睡一边做事,妈妈就说:“把你看过的高玉宝说给我们听吧”这是我第一次说故事,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读书还是有用的。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个堂兄弄来二本鲁迅的小说,记得有一本是《呐喊》,还有一本没有印象了。这位堂兄不借给我看,要我买,好像是两毛钱。可当时我没有钱,但我又想读。于是我想到了我家的棕树,棕树的皮是用来做扫把的,当是供销社代销点收。于是从家里拿把刀,割了些棕树皮去卖。记得当时刚好卖了两毛钱。可钱没有拿热,就看见父亲拿根棍子追了出来,我不敢往大路上跑,就往山里钻,后来躲在别人家的红薯窖里才逃过一劫,后来还是班主任把我接到他家里,吃了饭,然后才送回家。就是到现在我也没有想通,就是割点棕树皮,至于吗?当然书是买回来了,但看了一篇,觉得看不懂,就没有再看。

到了城里,已经初三,到这时,才发现城乡差别,特别是作文,感觉就是记流水账。好在当时有个同学在《鸭绿江》函授学写文章,又好在这个同学很大方,杂志可以看、函授教材也可以看。书看多了,也慢慢模仿别人的文章,虽然大多不行,但偶尔也得到老师表扬,甚至在高三时,还在株洲市环保局组织的征文中获得了三等奖,也因为是排在等的前面,还在《株冶报》的创刊号露了下脸。

到技校时,我已经看了很多书、很多杂志,特别是对小小说特别钟爱,当时订阅了十来种有关小小说报刊,还不间断的买些小小说集,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欧亨利、新星一成了我的模仿对象,特别是结尾的布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慢慢的,就感觉文章有点样了,在谢金连老师的修改下,第一篇小小说发表在《株冶报》上。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但读书,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挖掘自己的潜力,可以让我们在模仿中提高自己,让我们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远方和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