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11月24日至25日,新華社連續刊發3篇新聞通稿,從改革開放、陝西自貿試驗區建設、振興絲綢之路等方面宣傳報道大唐西市,引起廣泛關注。截至目前,相關報道總瀏覽量已超過20萬次。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01

11月24日 新華社

《開放中國:大門越開越大 道路越走越寬》

(11月24日新華社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國有過開放包容涵養出的盛唐氣象,也有過閉關鎖國招致的落後與苦難。

站在古絲路起點西安“大唐西市”的規劃圖前,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呂建中娓娓道來:“盛唐時期,世界各地的商品、珠寶、藥材以及宗教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市。”

如今,“大唐西市”正在打造國際商旅文化產業項目,陝西自貿區也在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過去和未來,歷史與現實,在這裡實現了神奇交匯。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大唐西市集團主席呂建中接受專訪



02

11月24日 新華社

《織密交流紐帶 共謀經濟發展——陝西自貿試驗區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

(11月24日新華社電)盛唐時期,大唐西市萬商雲集,商業貿易西至羅馬、東到高麗,百餘種行業彙集於此,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中心。如今,被視為現代“西市”的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斷加強人文交流,擴大經濟合作,助力陝西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內陸新高地,古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正在復興。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03

11月25日 新華社

《大唐西市:從絲綢之路起點到國際商旅地標》

(11月25日新華社電)凡交易必入市,這個“市”起初指的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市。現代人常說的“買東西”,實際上也來源於古長安的“東市”和“西市”。盛唐長安的西市,作為當時規模宏大、國際貿易繁榮的商業市場,支撐著整個絲綢之路貿易體系。中國瓷器、茶葉、絲綢、中醫藥等在這裡進行交易,通過古絲綢之路傳播到國外。而世界各地的商品、珠寶、藥材甚至是宗教文化也會通過古絲綢之路抵達西市,融入中國人的日常。

保存在大唐西市博物館裡車轍遺蹟、房屋牆基和街道舊址,都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車馬喧囂,記錄了千年前的開放與繁華。現代的絲綢之路不再是兩千年前那條駝鈴聲聲的漫漫長路,而是一條立體多維的宏大經濟走廊。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圍觀|新華社兩天刊發3篇新聞通稿,關注報道大唐西市

“國家一級博物館”—— 大唐西市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