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這一天,酷熱難耐,這一年的夏天似乎來得早了一些。

繁華如燈景,彷彿還閃爍在腦海,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卻落魄的像個流浪漢。一隊禁軍護送著李隆基離開長安,向西而逃,倉皇如斷魂。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值得歌頌嗎?

準確的說,李隆基一行是偷偷溜出了長安,隨行的有楊貴妃,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以及太子,還有皇子,公主,妃嬪,皇孫若干,再加上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等少數骨幹大臣。

他們由一隊禁軍護送,禁軍首領是陳玄禮。李隆基這次偷偷逃跑,只帶了宮中的皇子皇孫以及他的女人,太極宮外的皇子皇孫們也都被他拋棄了。

關鍵時刻,自己的老命要緊,哪管得了那麼多。這一路逃亡,註定不會平靜,然而騷亂來的還是太快,超出了李隆基的想象。

禁軍士兵又累又渴,還很氣憤,他們的家人老小都被丟在了長安,長安此時已亂,兵馬橫行,流氓土匪小偷也趁機渾水摸魚,膽大的暴民甚至已經衝進了皇宮四處劫掠。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皇族和黎民,皆不聊生。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馬嵬驛上無冤魂

走到馬嵬驛的時候,禁軍士兵們停下來了,任李隆基親自出面,也指揮不動,禁軍首領陳玄禮明白——這個時候,需要鮮血和人頭的祭奠。

第一個流血對象,就是楊國忠。

不可能是別人,這個人一向作威作福,國事糜爛至此,他是第一責任人。陳玄禮高呼:

“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諮怨,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在驚慌中,楊國忠突然發現他以往高高在上的權力失去了效力,他現在就像是路邊等著啃噬死屍的野狗一般,被禁軍士兵拖了出去,理由是“楊國忠勾結胡虜意圖謀反”。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楊國忠至死都無法理解為何而死

誣以謀反——這是殺人最好的利器。楊國忠來不及,也無法辯解,就被士兵們砍成了肉醬。

等唐玄宗李隆基發現這件事,他憤怒的退縮了,因為他看到士兵們已經殺紅了眼,楊國忠的兒子——戶部侍郎楊暄也被剁成了肉醬,亂兵們包圍了李隆基等人的營帳,御史大夫崔方進厲聲指責這些士兵,未等他說完,他的腦袋就已經落了地。

什麼宰相,什麼御史,你們也不過是螻蟻罷了。

另一位宰相韋見素也被亂兵們按在地上暴打,所幸有些還保留理性的士兵出面阻止,韋見素保全了性命。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唐玄宗李隆基並不可愛

李隆基不得不出面了,他不敢替楊國忠討回公道,公道是什麼?是人心!楊國忠死,就是公道。

“你們散了吧,各自回營,好不好?”李隆基拄著柺杖,像老人求年輕人讓個座的態度,懇求士兵們息怒。

可是士兵們就是不退卻。李隆基讓高力士去找士兵們談判,弄清楚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麼。

很快,高力士帶回了答案:“ 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

士兵們的要求激怒了唐玄宗,他的回答是:“我自有處置,你們快快散去”,是啊,為什麼要為難一個女人。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幾度春宵不過是一場夢

可李隆基忘了,楊玉環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現在已經成為禍水紅顏,她活下去,就意味著將來會追究哥哥楊國忠被誅殺一事,意味著這些士兵們個個逃不了一死。

她如果活下去,誰來為安史之亂買單?

如果想讓楊玉環不死,方法很簡單:讓那個真正導致安史之亂的責任人站出來受戮,這個人正是唐玄宗本人!

七十二歲的李隆基,內心在激烈的掙扎,這是他一輩子最難做出的抉擇,不僅是因為要犧牲楊玉環,而是犧牲楊玉環的方式——他感受到了從來沒有的無力感,他至高的天子權威,竟然驅動不了營帳外眼紅脖子粗的土包子士兵。

還有別的辦法嗎?唐玄宗仍抱著僥倖心理,他不是要保全楊玉環的生命,而是要保全他最後的帝王尊嚴。

然而,萬眾離心,刀斧加身,就算是皇帝,也沒有資格談條件。

高力士只不過把事實說的更明白些:“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 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馬嵬驛後有一座佛堂,幽靜安詳,這裡即將成為楊玉環的人生終點。回首三十七年人生,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馬嵬驛上無冤魂,雙楊之死帶走了最後的盛唐……

馬嵬驛楊玉環墓

眼前的李隆基如此蒼老,已無力再去幫楊玉環抹去臉上的淚痕,說一聲再見,懸三尺白綾,大夢成灰。

盛唐這朵最嬌豔的玫瑰枯萎了,盛唐的幕布也終於落下,繁華已成遠去的背景,江山只留蒼生塗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