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希望的土地上(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农村)

1978年的冬天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那间泥巴墙茅草屋里

昏暗的灯光下

十八位农民面色凝重

冒死立下了“托孤”誓言

饥寒交迫,生活无望逼迫他们写下了生死契约

分田到户,包产单干

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手印

这一按,验证了那句亘古箴言,民以食为天

这一按,改变了农民几十年贫穷的根源,人民公社大锅饭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这一按,迎来了神州大地焕发生机活力的崭新春天

诗歌:在希望的土地上(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农村)

就是那么合拍,还是在那个冬天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由此,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全面展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

短短几年,粮食自给自足,不愁吃穿

在希望的土地上

农民们勤劳耕作,开怀畅谈

久违的笑脸在明媚的阳光下幸福甘甜


吃饱饭不算完,菜篮子也要丰满

农林牧副渔各业齐发展

多种经营遍布塞北江南

鸡鸭鱼肉奶蛋不再是过年的专利

反季节蔬菜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在这希望的土地上

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激发了农业的活力

农民的生活又一次翻番向前


中央一号文件

奏响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春天

它是指导“三农”改革的纲领

它是引导广大农民前进方向的坐标航船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不同的各个阶段

中央一号文件适时布局谋篇,重拳发言

让农民对土地制度吃上定心丸

让农民与土地紧紧依恋,命运相牵

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坚定旗帜

农业、农村、农民的理想风帆


还记得

“要致富,先修路”的时代豪言

一条条路穿山跨水

在广袤的大地上蜿蜒伸展

打通了闭塞的村寨和雪域高原

让城市与乡村顺畅相连

让商品经济在一条条路上流通蔓延


还记得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改变了农村单一的农业生产

吸收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

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那一座座厂房,一个个车间

点亮了乡村寂静的夜晚

缩小了城镇与乡村,工人与农民的界限

竖起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由此,中国富裕村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

小岗村、华西村、大寨村、九星村……

农村这个词已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还记得

每逢春节,

农民工返乡的壮阔画面

农民工如浩瀚的潮水从乡村涌向城市

又从城市流回乡村

农民工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也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他们是值得人们尊重的铁打硬汉

诗歌:在希望的土地上(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农村)

看今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十八大、十九大继往开来,开拓飞跃

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决胜小康,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

上下一心,团结奋战,决不让一个掉队

让人人享有幸福感获得感

今日之农村

美丽村庄,绿色发展,大学村官,科技田园

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城乡融合,土地流转

“三农”事业力拨云天,多彩绚烂

在这希望的土地上

我们信心百倍,阔步向前!

诗歌:在希望的土地上(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农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