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導語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電視劇《那座城這家人》創作研評會於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孟凡耀、邵警輝、肖寧、陶陶、李焱、馬元、童蕾、薩日娜等主創介紹了創作歷程,仲呈祥、汪守德、吳傑、李春利等業界專家對《那座城這家人》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今天編髮主創團隊創作心得。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製片人孟凡耀:按照寫實、生活流的方式和風格拍攝

《那座城這家人》是本著“紮根生活、走進人民、走進家庭、走進礦區、走進城市”的理念採風獲得的。主創團隊按照寫實、生活流的方式和風格拍攝。現在展現出來的主要是根據這個精神拍攝的,更多的我不想講了,特別想聽到各位專家、學者給我們劇提出寶貴意見,以勵我們之後繼續加油。

導演邵警輝:“付出”是本劇最打動我和觀眾的地方。

《那座城這家人》這部劇表現的最主要是真善美,主創團隊一直追求一個核心:付出。劇中經歷過地震的人們為了重建家園,沒有掠奪而是選擇付出。所以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付出”是本劇最打動我和觀眾的地方。除此之外,拍攝階段主抓“真”字。演員把握情感真實,服化道重視細節真實。為給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劇體驗。

編劇陶陶:切實深入生活進行創作實踐。

我是80後,第一次聽說地震時還很小,那時候才四五歲,當時我父親所在的出版社出版了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當時作者就老來我們家,他們的談話氛圍就挺沉重的,我對唐山地震就留下了這樣一個最早的朦朧印象。我接手這部戲是在2016年8月份,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寫劇本。關於本劇我想說兩點:

一是改編難度大,要重新結構故事。原著小說《平安扣》講震後重建,有唐山特色,有可讀性。但對於44集電視劇而言,人物還很單薄,衝突也是散點式,缺乏貫穿的事件線;並且戲劇衝突較弱,人物關係較為鬆散。此外,劇本在小說基礎上延長了時間跨度,勢必要做進一步的人物和人物關係設計。要成功改編小說,就要重新尋找人物,去構建人物關係,去結構故事,以生活流的寫法緊貼現實生活。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二是切實深入生活進行創作實踐。我前後去了唐山三次,歷時三個月多,一方面熟悉唐山各個時期的文字、錄音、影像、影視資料,另一方面也感受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設,採訪各式各樣的人,把自己變成一個唐山人,和他們建立情感聯繫。在充分吸收唐山題材的養分後,再調動自己的積累,去觸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時代記憶。選取有代表性的時段,如恢復高考、下海、下崗、房地產熱、非典……在後期的人物捕捉上,更多地是去觸碰我的父母、身邊的長輩,甚至祖輩的價值觀。去理解他們在改革開放歷程中一路走來堅持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原著《平安扣》作者李焱:這部劇在唐山引起追劇熱潮

《那座城這家人》播出後,這部劇在唐山引起追劇熱潮,給觀眾帶來多重感動。第一重感動,是因為這部戲高度還原抗震救災的歷史。不僅再現災難的慘烈,也表現出黨中央的果斷決策,人民解放軍的星夜馳援,以及唐山人與解放軍的魚水情深。唐山大地震帶來生命的災難,但觀眾在電視劇中卻看到浴火重生,希望和光明。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第二重感動,是因為中國的影視作品中還沒有一部電視劇這樣走心,這樣真誠地觸摸、影響一個城市。以往一些表現唐山大地震題材的影視劇,由於情節細節胡編亂造,甚至嚴重失實,不僅沒有在唐山形成追劇熱潮,甚至還激起唐山人的牴觸情緒。但《那座城這家人》尊重歷史、直面災難,是唐山人民震後生活的真實再現,劇中人物都能在唐山找到原型。本劇力圖通過一個重組後的特殊大家庭凸顯人間大愛,而非僅僅著眼於撕開傷疤撒鹽以顯示慘烈。

出品人肖寧:希望通過本劇給觀眾帶來寒冬的溫暖

真實是《那座城這家人》的本質特徵。這部戲不是寫別人的故事,而是寫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劇中人物面對苦難,從容鎮定不放棄;面對親人,充滿責任感。大愛無疆是中國自古以來民族精神的內涵之一。這部劇來自於生活、紮根於生活,表達的情感最感人、最真摯。希望能在這個最冷的寒冬給億萬觀眾帶來溫暖。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主演馬元:努力做“情感的搬運工”

這個劇作不是憑空創作出來的,背後有很深的沉澱與內涵,還有現實真實。在讀劇本的過程中,我常不知不覺潸然淚下。演員的工作是二度創作,是“情感的搬運工”,把文字的形象和情感通過表演呈現在廣大觀眾眼前。為了瞭解人物,我們走近唐山調研,體驗生活。在創作過程中,演員就像一家人,並沒有在刻意演什麼,彼此間的情感真摯,如劇中真實情景般生活。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主演童蕾:楊艾這個角色非常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楊艾是這一女性形象較為立體豐滿,兼具了傳統與現代女性特點。一方面,她有著中國傳統女性頑強堅韌、不自怨自艾的性格特點。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海子哥後,她沒有抱怨,沒有沉浸在悲傷中,而是帶著過往的回憶繼續前進。另一方面,楊艾在對待感情時也具有新時代女性特點,如主動表白和主動上門爭取感情,而不是站在原地等待被拯救。在唐山大地震中,楊艾這個角色像唐山眾多失去親人的平凡女性一樣,展現出對求生的渴求和對情感的渴望,非常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為了更好地體現楊艾從年輕到年老的全部形象特點,減少化妝痕跡,我嘗試了人物面部倒模。每次化妝前把面部模型貼在臉上時,皮膚狀況會受到很大影響,恢復時間較長。但這樣的狀態能讓我更好地貼合角色,更好進入人物狀態。這樣的做法和嘗試是很值得的。

主演薩日娜:用真誠打動觀眾

在閱讀劇本的過程中,我被劇中人物對親人、對國家,對火熱生活的摯愛深深感動,震撼於他們面對災難的勇氣和堅強。在唐山的108天,主創團隊在環境、服裝、造型上營造出的真實感,幫助演員迅速進入角色內心,表達人物情感。我相信只要真誠面對創作,真誠面對生活,呈現在屏幕上的人物形象就會打動觀眾。

《那座城這家人》:主創團隊分享了哪些創作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