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的致命原因,只懂軍事,不知江湖

郭松齡,奉系重要將領之一,與楊宇霆、姜登選、張宗昌、韓麟春、李景林並稱為“奉軍五虎將”,1919年2月,張作霖重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調任戰術教官,因而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結下深厚的師生友誼。憑藉張學良的關係,郭松齡平步青雲,成為了掌握奉軍精銳部隊的重要人物。

郭松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的致命原因,只懂軍事,不知江湖

郭松齡帶兵有方,訓練的新式軍隊戰鬥力飆升,在兩次直奉戰爭中都立下汗馬功勞,得到了張作霖的肯定。但由於對張作霖沒有任命他為安徽督軍心存不滿,且與楊宇霆等士官派存在巨大的矛盾,遂決定起兵反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郭松齡早年參加革命,為的就是這一刻,他擁有了巨大軍權,想佔領東北成立革命政府,與南邊廣東即將開始的北伐遙相呼應。

郭松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的致命原因,只懂軍事,不知江湖

如果僅按當時的軍事形勢來講,郭應該是勝券在握。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後卻落了一個兵敗被殺的結局。那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致命原因導致了他註定失敗的命運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看過《少帥》的人都知道,張作霖多次對張學良說:“什麼是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在筆者看,這正是張作霖比郭松齡高明之處,這也正是郭失敗之處。

郭松齡懂軍事,但也是隻懂軍事而已,對於玩政治,玩江湖,完全一個外行。好比一個公司的技術高管,他只懂技術,但對管理經營,對怎樣在商海中縱橫捭闔一無所知,那他將永遠做不了一個合格的老闆,即使勉強做了老闆,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郭松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的致命原因,只懂軍事,不知江湖

讓我們看看郭松齡起兵前後的表現,首先,做為陸大派的代表人物,他與士官派的代表楊宇霆結怨很深,如此鮮明的表現出自己的立場,自然導致相當一部分軍官與其勢同水火,尤其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軍官群體,即然想起兵反奉,那就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不是樹立一大批對手。

再看與其結盟的兩個人,馮玉祥和李景林,即然形成結盟,想讓這兩個人真心幫他,他就應該以利誘之,尤其是地盤。馮玉祥和李景林同其他軍閥一樣,只有看到好處,才可能採取實際行動與你共同反奉。

郭松齡起兵反奉功敗垂成的致命原因,只懂軍事,不知江湖

最後,郭對日本的態度,決定了他註定要失敗,也表現出其政治上的幼稚,當時日本人是決定誰勝誰負的關鍵因素,對於日本人提出的條件,郭一口拒絕,而反觀張作霖,想都不想就把協議簽了,承認不承認,以後再說。結果日本人的干涉,使得戰事發生了反轉,郭即使軍事能力再強,也無力迴天了。

所以說,郭敗就敗在只懂軍事,而不知江湖,也就是這一點,也導致了他註定失敗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