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老师讲解NLP的学问之道

常常有人问我,我的学问在哪所大学可以学到,我的回答是:“这些学问在大学里学不到。”这样的回答并不是狂妄,只不过是道出事实,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几乎是完全学不到NLP的。

大学里没有教的学问有很多。一些对人类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学问,事实上一向都被忽略。例如: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该如何配合它运作的方式而使人生更有效率?(这便是NLP的功能。)

◇情绪与人的关系。社会上很多人是自己情绪的奴隶,如何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发展出来的EQ工作坊提供这样的技巧。)

◇如何能够成为成功的父母?

◇孩子如何能够更开心、更乐意地去上学、读书和做功课,并且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用得更好?(我的“亲子系列”中的“孩子工作坊”提供这样的技巧。)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出健康的心理,使他有健全的性格、积极正面的心态和成功快乐的人生?

这本书虽然以NLP为名,其实针对的是上面最后一项。NLP包括很多方面的学问,但一般来说很多人会把它列入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的起源使它具有两点特质:

◇NLP是科学的,故此其任务是解释现象。

◇心理学的始创与精神病治疗很有渊源,故此,心理学有很大一部分与治疗方面的研究有关系。

有人说过:只要与人有关的都属心理学的范畴。这点对学者专家来说,也许不能接受,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却已足够。试以一个溺水的人为例,解释现象便是:“因为他的脚底接触的是水而不是土地,所以会溺水。”治疗研究便是如何把他从水中拉上来(也许结果是“每一个人都应穿上救生衣走路”“水池应筑起围栏”)。但如何能够教给每个人走路的正确方法,也许可以防止他们掉到水里。

今天的心理学所欠缺的就是:我们该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我认为这就是NLP的功能。

NLP追求的是效果,方法总是很灵活(事实上,如果用两个字去说明NLP是什么,那就是“灵活”)。这种态度,使传统治学之士很为困扰:竟然没有“怎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这个标准,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厘清和教授这门学问呢?

人是灵活而富于变化的生物,所以,如果用刻板的法则去处理人的问题,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事实上,本书所介绍的技巧,不会有两个人在运用时产生完全一样的过程和效果,即使同一个人两次运用同样的技巧,其过程和结果也会不同。

我建议读者以研究小溪流水的态度看待本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解释流水的一些特性,但是,每秒钟的水流都在不断地变化。另一种态度可以用禅宗的一个故事去表达:

有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当他走到一条小河边时,发现没有桥,于是他砍下一棵大树,把它横放在河的两岸,然后从上面走了过去。过了河后,他把树扛在肩膀上继续走路。有人见到这一情景,问他为什么要扛着树走路,他回答说:“前面还有河嘛!”那个人说:“前面固然有河,但也有树啊!”

学NLP的最好方法是,先努力记熟那些概念,多练习相关技巧。然后,当熟练之后,把它们忘掉,不再限于某一句话怎样说,或者某一个技巧的某一个程序应该是怎样的。

所有学问的演绎必然带有演绎者个人的倾向,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本书中所介绍的NLP是李中莹的NLP。内容虽然符合NLP的基本精神,也有很多概念和技巧是前人发展出来的(我尽量找出它们的来源并加以注明),但是书中也介绍了很多我研究发展出来的东西。我当然要对它们负责任,也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李中莹。

2006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