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二)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 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头脑 里,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 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了主观选择。摄 入的资料经由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 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储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 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 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 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我们 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 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 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 对的真实。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 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 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 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 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因此, 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 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 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 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 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 条。

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 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 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 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 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接受或大部分接受讲者 意图传达的信息,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 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 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大得 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 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 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 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如果你做的事 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 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 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 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 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 越大,终于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 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 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 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 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 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 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 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 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 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 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 在不成功,只是说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 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 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 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 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 择的权利。“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 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 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 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 出办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