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飲用不當,也會誘發疾病

中醫理論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秋冬一碗熱豆漿,驅寒暖胃保健康”,常飲豆漿,對身體大有裨益。但是飲用豆漿一定要注意,否則很容易誘發疾病。那麼,飲用豆漿要注意什麼呢?

1 忌喝未煮熟的豆漿

豆漿中含有兩種有毒物質,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並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狀。預防豆漿中毒的辦法就是將豆漿在100℃的高溫下煮沸,就可安心飲用了。

2 忌在豆漿裡打雞蛋

這是因為,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質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會產生一種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大大降低了人體對營養的吸收。

3 忌衝紅糖

豆漿中加紅糖喝起來味道甜香,但紅糖裡的有機酸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後,可產生變性沉澱物,大大破壞了營養成分。

4 忌裝保溫瓶

豆漿中有能除掉保溫瓶內水垢的物質,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以豆漿作為養料,瓶內細菌會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能使豆漿酸敗變質。

5 忌空腹飲豆漿

飲豆漿的同時吃些麵包、糕點、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可使豆漿中蛋白質等在澱粉的作用下,與胃液較充分地發生酶解,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

6 忌與藥物同飲

有些藥物會破壞豆漿裡的營養成分,如紅黴素等抗生素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當生豆漿加熱到80℃~90℃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很多人誤以為此時豆漿已經煮熟,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後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

豆漿飲用不當,也會誘發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