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獻綜述寫作的步驟及要點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

淺談文獻綜述寫作的步驟及要點

通常情況下,文獻綜述的寫作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蒐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預測趨勢或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等。

一、文獻的蒐集,包括檢索和初步篩選兩個緊密結合的方面。文獻檢索就是從眾多的文獻中查找並獲取所需文獻的過程,一般可以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完成,如文獻索引、文摘雜誌、光盤、網絡或期刊數據庫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綜合查找法。

與檢索相伴的是對文獻進行初步的篩選。研究表明,按質量的優劣可將文獻分為三種類別,一種是佔30%左右的必要情報,一種是佔5%左右的錯誤情報,其餘的則是冗餘情報。因此,“無論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鑑別,是最必要的基礎階段。”在檢索的同時,可以通過鑑別文獻的真實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進行篩選。

文獻的真實性一般可從其內容、密集程度、類型、來源渠道、出版單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來進行綜合判斷。文獻的先進性是指在觀點、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種創造或突破,可從文獻發表的時間、文獻的來源、文獻的影響和有關評論加以判斷。文獻的適用性是指文獻對研究適合的程度,主要考慮文獻中的觀點是否合乎實情,與自己選題的相關程度等,可以通過讀摘要、結論或緒言、跋等進行判斷。

二、文獻的閱讀和分類,閱讀是全面掌握文獻觀點、內容、研究設計、研究方法的過程,也是寫好綜述的基礎。讀時要做好筆記,如做摘要、批註、札記、卡片等,詳細、系統地記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閱讀的同時,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以便發現尚未研究的問題。其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以便後續研究中使用。常見的分類標準有:按學科領域分類、按學術觀點或學術流派分類、按問題研究的歷史發展階段分類、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運用分類等。

三、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論,撰寫文獻綜述的關鍵在於對文獻觀點的加工整理和評論。首先,對文獻的觀點按照一定的原則,如上文所提到的分類方法,進行整理、陳述,使之系列化、條理化。提煉觀點時,要力求做到準確無誤,不片面理解。其次,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合理的分析、比較和評論。分析、比較和評論時要保持思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做到客觀公正,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對於不同或矛盾觀點的分析和評論,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視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濫加褒貶。

四、預測研究趨勢,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文獻綜述的結尾應在考察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總結該學科領域當前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價值、實際意義,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今後的發展趨勢或前景,從而提出新的研究設想、研究內容等。這是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獻綜述的點睛之筆。

對科研者而言,綜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於分析掌握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需要確定課題研究的選題。首先,從對現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尋找問題。現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法論的侷限性、理論基礎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設計的不足或研究方法運用的不當等,這些缺陷必然會影響研究結論的正確性和普遍性。

其次,可以通過對不同甚至是矛盾觀點的比較尋找問題。觀點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視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因為沒有一種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單一的視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科研者可以從對矛盾觀點的比較分析中得到啟示。

再次,科研者可以結合自己的思考或實踐經驗,尋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問題。最後,可以嘗試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或方法研究問題。求助於若干最有關係的學科和它們所提出與運用的一些觀點,有很大好處。

淺談文獻綜述寫作的步驟及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