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糖尿病是個常見病,但是也是中西醫治療分歧最大的病種之一。不一樣的觀點主導不一樣的治療方向,導致不一樣的治療結果。西醫強調一味降糖治療,須終身服藥。中醫呢?

降血糖能治療糖尿病嗎?血糖高尿糖高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糖尿病與中醫的哪些臟腑功能息息相關?為什麼中醫把糖尿病當脾胃消化系統疾病來治療?為什麼不一樣的體質治療方法不一?有理有法有真相,慢慢品味吧……


1、曉正邪,明陰陽,扶正氣為綱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的正能量。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有了氣,有了熱量,才有了生命;一摸涼了,沒熱氣了,就是死了:這也是通常的一種說法。所以人體的正能量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熱能,這個熱能叫陽氣;另一種是叫氣,這個氣中醫通常把它分為元氣、宗氣、衛氣、營氣等等。

人體正能量最怕的是什麼東西?是它們相剋的一面,叫邪氣、病氣。邪氣有哪些?大家都知道六淫致病,那我們就簡單陳述幾個問題。首先,我們談談“風”。“風善行數變”,風可以把氣吹散,這是一個表象。它專門損害人體的正氣,外邪推動,人體機能就會減退,抵抗力自然會下降。再之我們講“寒”,陰寒之邪專克熱性,熱能最怕陰寒,它主要損害人體的陽氣,臟器的溫煦機能就會失去平衡,整個消化系統會發生障礙,攝入的一些營養物質就會難以吸收,體能必然下降,可誘發各種疾病,當然糖尿病也不離其宗。第三個這個“溼”,“重濁無形”,粘膩,膠著、阻礙氣機,損傷陽氣,綿纏留著在脾臟裡,使脾臟有潛力卻沒法執行其功能,所以其病變不易治。

我們回過頭來說說陽氣

人的陽氣是生命之本,大自然裡,若陽氣盛,則草木茂盛,陽氣衰,則草木凋零。年過不惑或多病體衰的人,就更需要調養。協調陰津精血再生比較容易,陽氣損耗卻難以恢復。助陽則陽生陰長,精血自然充沛;反之,陽氣衰微,氣也容易消亡。消渴這個問題,臨床上很多人認為陰虛燥熱為標為假象,陽虛為本為根,我也認同這個概念。

正所謂“腎氣盛則延壽,腎氣衰則壽夭”,更何況一見口渴就投滋陰之品,以陰抑陽。陰陽隔絕,上熱下寒,產生寒熱交錯,必然導致陽衰,引起寒凝難以消除。另滋陰之品最容易礙脾胃。

再說氣。氣也是人體的生命之本,人沒有氣就死了。對於正氣衰內引起的疾病,就靠衛氣產生抵抗力。避生冷以扶衛氣,禁房事以扶腎氣,戒沐浴以扶肝氣。糖尿病病人大多是氣虛之證,通常會出現如四肢乏力、不耐疲勞、少氣懶言、面色s白、頭暈耳鳴、心悸氣短。從舌象來看比較淡,舌苔比較滑膩,有的甚至還有齒痕,脈多半都較沉細或無力。氣虛就會產生病變。

因而在治療上要審其寒熱真偽,辨別其虛實之性,以扶正氣為綱要。


說說糖尿病與腎功能以及這裡的一個矛盾。

腎功能失常,不能正常收斂封藏,大量的營養物質會隨小便流失,導致整體虛弱,引起消耗性疾病。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眼底出血、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心慌、心煩不暢,大汗、腰疼、全身無力、身癢、四肢麻木、睡眠不好、消瘦等。出現這些症狀本應多增加營養(此處關於“營養”我們後面細說),但多吃會讓人覺得血糖會升高。可單獨降血糖、忌口、控制飲食,長期缺乏營養,抵抗力就更差,胃腸功能就衰弱,食物不能轉化為新鮮血液,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供給,殃及其它臟腑病變,必定不利。所以這裡就有個矛盾,很多患者甚至醫生都很頭痛這一點。

藥物在人體內臟系統作用下才能起到降糖的效果,單獨用西藥,包括胰島素,不是說不能降血糖,而是就算血糖降下來了也沒有用。藥力過了血糖就會回升,只能加量或者換藥,若過一段時間還是不能降血糖,就只能採取其他更厲害的手段,如注射胰島素或者口服胰島素。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降血糖等於沒有治療,又會損傷肝腎,這樣的方法永遠都治不好糖尿病。我們必須要改變這個觀念,正確採取中醫行之有效的措施,綜合調理,才可以真正恢復健康。


3、重新認識糖尿病

那我們就重新認識一下糖尿病。目前醫療領域中,中醫還是西醫,都各執一詞。大部分中醫認為糖尿病就是古代醫學所說的“消渴證”,以陰虛燥熱為主,過食肥甘等為患,臨床用滋陰之品清熱養陰,或者健脾益氣等來達到治療作用。但臨床效果不盡人意。西醫認為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疾病,胰島分泌功能障礙,胰島素拮抗或者不足引起的高血糖一系列症狀,臨床以降糖為主,用降血糖的藥物或者胰島素來達到治療作用。這樣糖尿病患者可能要終身服藥,甚至藥越吃越多,身體狀態越來越差,情景亦不容樂觀。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兩者的現狀我們已經分析了,都不樂觀。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跳出這個圈子,好好地分析糖尿病到底是什麼病?

首先,糖是什麼?

糖是一種精微的能量物質,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如果人體內葡萄糖均衡,身體就強壯有力,精神充沛。

糖的來源是什麼?

體內的葡萄糖來源是後天攝入的食物(脂肪類、蛋白質類),經過臟腑功能的分解、再整合轉化為葡萄糖,有的可直接利用;有的就轉化到肝臟以肝糖原的形式儲存在肝臟內,等飢餓時肝糖原就會從肝臟分泌,解決飢餓狀態;有的就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在臟腑功能需要時,脂肪又會轉化成葡萄糖再次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是由臟腑機能的吸收、轉化、分解,再經過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提供能量的供給,維持生命活動的。

血糖高了是怎麼回事?

葡萄糖攝入後,若消化功能或肝臟機能發生障礙難以吸收、轉化、分解,糖分子顆粒就會增大,沒辦法進入細胞,便滯留在血液中,導致血糖超標,就產生了糖尿病生化檢測時的高血糖。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尿糖高了是怎麼回事?

由於腎臟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損害,部分糖只能從尿中流失,從而引起尿糖試驗陽性。也會有口渴的感覺,但是血糖正常。這種情況多見於慢性腎炎,還有腎病綜合徵。


4、糖尿病其實就是消化系統疾病

這種由消化系統障礙引起的一系列功能性疾病以及臨床症狀,我們在臨證時要注意放棄降糖一說,準確診斷病機,對證下藥,病退了血糖自然下降,療效也比較顯著。所以我個人認為糖尿病其實就是消化系統疾病,葡萄糖長時間未得到有效轉換,或者未用正確方法處理,是一種葡萄糖能量缺乏症。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物質賴以後天食物攝入中的葡萄糖和微量元素,五臟六腑的熱能不足或者說消化系統出現功能性障礙,攝入食物中的葡萄糖和微量元素難以吸收或消化,能量就流失或滯留在血液之中,使各個臟腑功能因得不到葡萄糖能量的供給而失常,由此引發疾病。

舉個例子,糖尿病爛足,若採取把氣補足的法則,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說外用的葡萄糖粉或者棉花糖,單糖或多糖類食物都行,如果有甜葉菊植物的新鮮葉搗爛敷在外面也可以。通常我就用煅熟的石膏和棉糖或者是葡萄糖粉分配好比例裝瓶,用時可隨時拿給患者,灑在傷口上或敷在上面,輕者一天換一次,嚴重者一天換兩次,很快就能癒合。什麼藥都不用,只用糖敷在上面,很快得到能量的供給,它就能癒合。

由此,充分證明脾和胰臟喜歡甘甜的食物。都知道脾主四肢、脾主運化,當機體完全缺乏葡萄糖能量時,脾臟和胰臟都處於飢餓狀態,沒有能力推動氣血和能量的運行,更加沒有辦法推送給四肢末端以營養,導致糖尿病爛足不得而愈。我認為原理就在這裡。


5、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1)陰盛陽虛,陰氣寒氣太過,攝入的食物如葡萄糖食物,它的微量元素都不能溶解到最小的糖顆粒分子。熱能不足,則體內的細胞得不到營養,導致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最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更不用說糖尿病了。

舉個例子,取兩個杯子,杯子裡有等量的水和等量的糖,一杯是熱水,一杯是涼水,熱水代表健康人群,涼水或者常溫的水則代表糖尿病患者。熱水中的葡萄糖馬上能得到高度地溶解,看不到沉澱物或僅有少量的沉澱物,溶解的糖分子顆粒很小,便於細胞的吸收。而溫水杯子裡的葡萄糖也能夠溶解,溶解的糖分子顆粒相對來講大於熱水中的顆粒,可以看到大量的葡萄糖沉澱物,不便於細胞吸收。就像沉澱在體內血液裡,肯定會引起血糖升高。試驗表明:寒性體質者通常消化功能失常,使攝入體內的葡萄糖難以再度溶解,更不利於細胞的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必然就會超標,形成高血糖。

2)溼困脾土。脾臟和胰臟是兩個孿生兄弟,生理功能基本上相近,也有相同的特性,喜溫燥,喜甘甜,最怕溼濁。但是兩者之間的分工是不同的,脾統攝血液,為血液生化之源;胰臟統攝津液,為津液生化之源。胰臟具有協調陰陽,自我調節血糖平衡的能力,主要由膽汁和小腸共同參與協助完成消化工作。正常的工作時間是凌晨三點到下午的四五點,工作強度集中在早上的七點到九點,其餘時間都處於休息狀態。所以嗜好吃夜宵的人群的脾臟、胰臟功能負荷太過,最容易患糖尿病。況且溼濁是六淫的病理產物之一,喜歡粘滯於胰臟和脾臟,油性食物如油炸食品最容易產生溼濁。

當脾臟或者胰臟處於虧虛狀態,或者負荷太過,或者消化系統功能失常時,未能化除體內溼濁,溼濁粘滯在胰臟上,久而久之形成包膜,為溼濁所束縛無法行駛它的權力,就喪失了統攝津液、協調固陽和調節血糖平衡的功能,發生糖尿病。

3)肝脾不和。肝臟是調節血糖濃度恆定的重要器官,具有儲備肝糖原的能量代謝功能。如果肝臟的儲存功能失常,便不能接受脾臟輸送肝糖原進行儲存的指令,從而降低抵抗力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一般中醫臨床協調肝脾不和常用辛開苦降之法,很多藥物的組合,最簡單的比如黃連、吳茱萸,再比如附子與大黃,肉桂與黃連等。

4)營養過剩或者能量消耗過度。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長期食入精製食品和大量的精糖,可促進體內微量元素的排洩,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導致胰腺功能障礙形成糖尿病。09年有一位患病六年的糖尿病患者,她天天忙於工作,飲食方面不注意,餓了還在幹活,剛開始沒問題,因為肝臟可以分解一些肝糖原消除她的飢餓感,隨後慢慢形成習慣,長期這樣以後出現了一次低血糖。當血糖偏低時,胰高血糖素會持續升高來平衡身體狀態。胰高血糖素持續分泌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血糖升高。所以飲食不規律,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或者飢餓減肥等造成重度能量消耗,導致胰臟功能嚴重受損,消化功能失常,血糖調節功能出現紊亂,引起血糖升高,發生糖尿病。這裡就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處理營養過剩問題;二是怎麼處理消耗過度。

5)陰邪耗損。陰邪耗損,刺激中樞神經、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刺激生長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興奮,造成消化功能受累,久而久之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習慣性的便秘,引發高血糖。長期熬夜、情志憂鬱、工作壓力高、酗酒、性生活過度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陰邪耗損。

6、區別高血糖、尿糖

高血糖並不等同於糖尿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血糖超標,而且臨床沒有任何臨床表現或者症候群,從根本上來說它並不是糖尿病。尿糖是高血糖的併發症,臨近消渴病的狀態,“三多一少”是臨床診斷依據。

7、從體質看糖尿病及其辨證論治

高血糖並不等同於糖尿病。高血糖是血液中血糖超標,而且臨床沒有任何臨床表現或者症候群,從根本上來說它並不是糖尿病。尿糖是高血糖的併發症,臨近消渴病的狀態,“三多一少”是臨床診斷依據。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第一,陽明體質的人

就像關羽平素身體強壯,能吃能睡能幹,但老是出現便秘症狀,便秘會導致陰邪耗損。所以這樣的患者患病時容易表現為陽明系統的症狀及病變,多飲、多食、大便難解,進一步發生糖尿病的腸胃病、糖尿病腦病、糖尿病腎病等。通常的臨床表現有增液承氣湯證、黃連瀉心湯證、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升降散證等。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去思考陽明體質的人患糖尿病怎麼用藥選藥,或者選擇治療法則。

第二,少陰體質的人

比如諸葛亮,平素體質虛弱,體型較瘦長,善思考,通常容易失眠。這類患者患病就容易表現為少陰系統病變的症狀,如心煩、失眠、小便異常、心功能障礙等,糖尿病的併發症通常是心臟病、腎病、陽痿等病變。多半是八味地黃湯證、腎氣丸證、真武湯證等。

第三,少陽體質的人

比如林黛玉,平素體質虛弱,性格內向比較憂鬱,多愁善感。容易患少陽系統疾病:情志抑鬱,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小柴胡湯證,進一步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實只要是少陽體質之人,高血糖出現併發症如飛蚊症、視物模糊等眼疾,可用小柴胡湯加減,或者是加味逍遙散、四逆散等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四,厥陰體質的人

像張飛,平素性情急躁,容易生氣,不善於控制情緒,屬於“狂者”。這種患者患病時容易表現為厥陰系統病變:急躁易怒、頭暈頭痛、甚者嘔吐血,或者有的人容易一吃飯就拉肚子,易併發高血壓,進一步發展為糖尿病出現視物模糊,糖尿病的心腦系統疾病、糖尿病腎病等。有建瓴湯證、地黃丸證、白朮芍藥散證等。

第五,太陰體質的人

太陰體質可以分為三大類,一個是太陰氣虛,一個是太陰陽虛,一個是太陰溼阻。太陰氣虛則人體體質虛弱,體力不足,進食生冷食物或油膩之品容易發生腹瀉,發病容易表現為腹脹、腹痛、脹痛、嘔吐、腹瀉等。太陰陽虛則平素怕寒、四肢不溫,常腹滿冷痛、嘔吐拉稀等。太陰溼阻,明顯的特徵是體型虛胖,發病通常表現為頭痛、肢體沉重、脘腹脹滿、口中黏膩,大便不爽,大便粘膩以致馬桶衝不乾淨,進一步發展為糖尿病常見周圍神經病變。可出現參苓白朮散證、人參湯證、平胃散證等。有些人會問了,怎麼沒有太陽體質之人呢?因為太陽體質的人體質很強健,患病以後很快就能治癒,吃一點藥就能康復,所以這種體質的人不容易患糖尿病。

不同體質的人患糖尿病後會出現不同系統病變的證候,進一步發生併發症也各有特點,故臨床重視辨方、辯證,強調有是證用是方,用藥針對性強,能夠突破、突出中醫個體化治療的優勢。臨床用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常可取得很滿意的療效。用藥時主張在治療原則上只要找到一兩味藥,或者三五味藥去解決厥陰體質之人所患糖尿病的關鍵所在即可,不要太複雜、太繁瑣,而是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糖尿病日剛過,聽聽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