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橋集團的減債能力提高,流動性也得到顯著改,穆迪將該公司B1評級展望調整為正面

中國宏橋集團的減債能力提高,流動性也得到顯著改,穆迪將該公司B1評級展望調整為正面

1月15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已將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B1的公司家族評級的展望從穩定調整為正面。

與此同時,穆迪維持該公司B1的公司家族評級。

評級理據

穆迪助理副總裁/分析師張興昀表示:“正面展望反映了宏橋集團的減債能力提高,原因是其產生正自由現金流,並且流動性得到改善。

“該公司在2017年順利大幅削減產能268萬噸,而並未影響其資本結構。”負責宏橋集團的主分析師張興昀補充稱。“宏橋集團的低成本優勢和領先的市場地位保持不變,並助其緩解了削減產能的影響。

宏橋集團的資本支出需求已大幅下降,原因是政府推行的供給側改革使該公司及其同業難以增加新產能。宏橋集團2018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為人民幣15億元,遠遠低於2017年的人民幣89億元和2016年的人民幣216億元。

因此,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自2017年起為正值。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分紅前調整後的正自由現金流分別為人民幣204億元和30億元。穆迪預計宏橋集團將繼續產生正自由現金流,從而支持其降低債務的能力。

宏橋集團的流動性也得到顯著改善。該公司的現金/短期債務比率從2017年底的101%升至2018年6月底的144%。宏橋集團在艱難的運營環境下審慎管理流動性,因而改善了其財務靈活性。

該公司也展現了其業務在重大不利局面下具有抗壓能力。作為政府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2017年宏橋集團永久關停了約29%的產能。因此,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產量同比下降20%至319萬噸。

但是,宏橋集團的一體化業務模式與配股緩解了上述影響。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的調整後EBITDA僅略降至人民幣100億元,同比下降8.3%。與此同時,該公司以債務/EBITDA比率衡量的槓桿率則從2017年底的3.1倍升至2018年6月底的3.5倍。削減產能後,宏橋集團的整體資本結構基本保持不變。穆迪預計未來12-18個月該公司的槓桿率將為3.5-4.0倍,相對於其當前評級而言屬於穩定水平。

該公司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有順暢的融資渠道。2018年上半年整體市場流動性緊張,尤其是民營企業,而宏橋集團在債市和股市分別募集資金人民幣132億元和人民幣51億元。

然而,2018年9月山東省物價局宣佈自備電廠企業應繳納政策性交叉補貼,因此宏橋集團面臨成本壓力。若該政策得以落實,交叉補貼將會提高宏橋集團的成本基礎,並降低其成本競爭力。

鑑於此項新政的落實時間與方式尚不確定,穆迪並未考慮其產生的額外支出的潛在影響。穆迪預計成本上升後宏橋集團可維持其成本優勢與領先的市場地位。穆迪將繼續關注政策動態。

宏橋集團B1的評級也考慮了其較長的運營歷史、領先的市場地位、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及成本競爭力。

儘管如此,宏橋集團的評級受到單一產品敞口、固有的週期性、監管控制產量的風險、近年來公司頻繁更換審計機構等因素的制約。

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宏橋集團的評級可能有上調空間:(1) 更換審計機構之後繼續維持穩健的企業治理標準,並在削減產能後保持運營穩定性;(2) 降低總債務,使調整後債務/EBITDA比率持續低於3.5-4.0倍;(3) 現金/短期債務比率維持在1.2倍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宏橋集團的評級展望可能會恢復穩定:(1) 行業下滑或監管變化導致業務削弱; (2) 未能遵守審慎的財務管理和良好的企業治理標準;(3) 成本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下降;(4) 信用指標大幅惡化,調整後債務/EBITDA比率持續高於4.5倍;或 (5) 流動性狀況惡化。

上述評級所採用的主要評級方法為2017年9月發佈的《鋼鐵業》(Steel Industry) 。

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總部位於山東鄒平。按產量衡量,該公司是中國以及全球最大的鋁產品製造商,並於2011年3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截至2018年6月底,宏橋集團68%的股權由公司董事長張士平先生持有,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9.21%,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持股6.22%。該公司2017年實現收入人民幣93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