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進入秋季高發期,深圳家長學校該如何應對?

隨著天氣冷熱反覆

手足口病又雙叒進入了高發期!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之前以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發,秋天總可以安心了吧。沒想到,秋季開學後,又迎來了手足口病小高峰!

一些幼兒園剛開學不久就紛紛停課,還來不及出去high的媽媽外婆們只能繼續在家帶娃。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朋友圈截圖

今年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

雖然每年都在講手足口病的預防,但手足口病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去年,全國報告手足口病病例就達192萬,死亡病例95人,在丙類傳染病報告中發病、死亡人數是最高的。

廣東在2013-2017年間,手足口病平均發病率和死亡數更是位列全國第三。

今年4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局長毛群安就預計2018年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這病可不止長疹子這麼簡單,嚴重的甚至關乎孩子性命。

對此,深圳疾控提醒大家,6月齡-3歲嬰幼兒最容易中招,家長應儘早帶他們接種疫苗並做好日常防護,以避免感染。

手足口病到底是什麼來頭

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多發於5歲以內的孩子,3歲以下發病率最高。

同時,它也是一種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手足口病喜歡扎堆出現,現在正值孩子上學聚集的時候,老師和家長要務必重視手足口病的防控呀!

這病怎麼傳染到寶寶的?

這種病的傳染性極強,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其中,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該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其次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除此之外,嬰幼兒還可通過接觸患者或通過被患者的排洩物、分泌物及皰疹液汙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

這病沒有特效藥 重在預防

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長和學校的用心照顧和陪伴。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01

家庭防預篇

寶爸寶媽們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發熱、手、足、口出現皰疹時要及時去醫院問診。

如果寶寶高燒,皮膚髮冷精神差,手腳發抖、抽搐要第一時間把寶寶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當然,比起事後折騰,不如謹記抵禦手足口病的“15字口訣”哦!

勤洗手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寶寶要洗手

寶寶飯前、便後,或者外出回家之後,爸媽要給寶寶洗手。有些寶寶喜歡吸吮手指,更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爸媽要洗手

爸媽在和寶寶玩耍、給寶寶換尿布或處理便便之後,要洗手。

洗手要徹底

為了洗乾淨雙手,建議用流動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洗20秒。洗完之後,要用各自的毛巾擦乾。

吃熟食

給寶寶吃的食物,一定要確保“全熟”。

生冷食物no!

半生不熟no!

喝開水

給寶寶喝的水,要徹底煮沸,生水就不要給寶寶喝啦。

勤通風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

另外,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儘量不要帶寶寶去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曬太陽

寶寶的衣服、尿布、毛巾、被褥等物品,要經常換洗和晾曬。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次給寶寶使用餐具或奶瓶之前,進行高溫消毒。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02

學校預防篇

• 落實晨檢制度。發現發熱、出疹等症狀的學生和幼兒,應立即通知家長儘早送至醫院就診;患兒所用物品應立即消毒;學生和幼兒患病期間應停課休假,直至症狀完全消失後一週,憑醫療機構出具的健康證明,方可復課。

• 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記報告工作,發現發熱、出疹病例異常增多應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 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洗手液或肥皂供師生使用,每日落實學生和幼兒勤洗手

• 各類場所(如教室、音樂室、舞蹈室、閱覽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應保持空氣流通和室內外衛生清潔。

• 每天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飲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對地面、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對廁所進行清潔消毒;定期對衣物、被褥等陽光暴曬。

• 校內、園內進行午睡的學生和幼兒應有獨立的臥鋪,臥具獨立存放。

• 如配備校車,應保持校車衛生清潔;校車應以自然通風為主,密閉的空調車應開啟通風裝置;每天對校車的門把手、座位、扶手、車廂地面等進行消毒。

更多手足口病防控知識

戳下面鏈接哦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一圖讀懂|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

手足口病进入秋季高发期,深圳家长学校该如何应对?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料來源:廣東疾控,深圳衛計委,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