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黃堡中學往事

黃堡中學往事

黃堡鎮逸夫小學 郭建設


銅川黃堡中學往事

黃堡中學——今日的銅川四中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一轉眼我離開黃堡中學四十年了,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半工半讀曾似眼前。

一月在四中學習文化課,一月在電瓷廠學工忙,在哪個特殊的年代裡,還沒有恢復高考的前兩年,高七八級共八個班,而一班和五班有幸成為全市樹立的新生事物之典型,成為第一批“半工半讀”班。一個月勞動,另一個月則到市電瓷廠學工勞動,市教育局來校同校委會進行聲勢浩大的歡送會,同時,電瓷廠革命委員會也召開了新生力量歡迊會。師生代表都進行了表態發言,氣氛好而熱情更高。


銅川黃堡中學往事

銅川陶瓷廠就在今天耀州窯遺址附近


學工期間,每生每月八元錢生活費,一條毛巾,一塊香皂,半年一身工作服,兩年完了,如任務完成好,各項考核合格,就轉正成銅川市電瓷廠的正式工人。而其它班沒入選,有的尋情都要加入這兩個班,但上級嚴格審查,一個都不動。在的出不去,而不是本班的絕對進不來,否則,以破壞文革新事物罪論處。可見,我們兩個班的同學在當時是多麼的榮光呀。

但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各項管理制度的健全,我們這兩個班一百個同學“準工人”的學工活動自然流產,當工人的美夢隨之破滅,緊張繁忙的投入到高考的前期準備之中。而就在這一年多的半工半讀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工人師博的熱情幹勁、處事為人、傳幫接待等方面留給我們的至今不忘。當時,我們五班和一班兩班倒,每班學習一月,勞動一月,按個子高低、身體強、男女比例、遠近距離分到一、二、三車間和機修車間。


銅川黃堡中學往事

1986年,金秋詩會上的劉新中


記得我們六個男同學,到二車間既燒成車間報到,分成三組,每兩人跟一個工人師傅學技術,但先幫忙幹,比如推煤呀,掏灰呀,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慢慢才適應。工人師傅手把手教,講燒成工作流程及要點。休息時,又給我們講生活小常識。有一位師傅,我們六個最愛叫他講故事,甚至時間長了,其它同學都來聽他講,而這個師博就是現在的大作家劉新中老師。他講的不管那一方面的,我們都愛聽,因為他語言豐富、待人熱情、肯幫人幫,普通的言語中含有很深的哲理。教我們學工,更教我們學做人,幫我們烤饃,代我們買菜票,教我們唱歌,還教我們寫作文。

雖說是學工,但我們又和書本知識離的很近,很自然給我們又無形中教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記得還有一次,一個塬上的同學,週六下班在袋子裡裝了一個燒磁捧的籠,而此籠在農村可用來餵豬,但被廠護衛隊發現,他們除了將籠收了外,還將此同學關起來拷打。我趕緊去找劉新中師傅,他顧不得吃飯,急忙跑去說是他本人給了此學生的一個次品,沒來得急給門衛說,請放人,如需處理他,本人願承擔負責,甚至罰款都認。這樣才化險為夷,平息了一場在當時確實不小的事故。而事前,劉師其實啥都不知道。劉師這種精神,我們至今不忘。但他可能早都忘了,另外,我幾個離校較遠的同學,每週背的饃,有時耐不到週六,有時熱天也長毛,幾個師傅時不時幫忙買饃送菜。

總之,半工半讀時間不長,可學的知識還真不少,學技術,學做人,工人師傅的那種優良品質將會影響我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