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忍一時越想越氣

退一步越想越虧

小時候受的教育總是“寬容”“和善”,總把一句“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的話作為座右銘,時常告誡自己要“忍”,忍過了便萬事大吉。

但事實證明,一味的忍耐顯然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問題成了個無限循環。

讀書的時候,總有調皮搗蛋的同學不顧及你在全班同學面前的尊嚴,上課時將黑色“甲殼蟲”用筆桿子挑到你頭上,在早自習來臨前往你桌上吐一口唾沫。

當你用手將甲殼蟲與頭髮撕拉開,當你面對著全班同學用紙巾在他們眼前無表情的揩掉那泡唾沫,那些“肇事者”就那麼呆眼望著然後嘻嘻哈哈一笑而走的時候只覺得你很好欺負,於是一次又一次的挑釁向你湧來。

工作了,當別人對你說了很過分的話,你想要生氣,想要反駁,對方就會來一句“哎呀你這個人,真是開不起玩笑。”然後你就會啞口無言,覺得好像自己小題大做似的。

下次再有人拿更過分的話來調侃你,你心裡明明一腔不滿,也只能陪著一起笑。

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參加過一場婚禮,新郎條件不錯,婚禮辦得豪華而盛大。新娘邀請了大學時六個好閨蜜做她的伴娘團,結果婚禮現場六個姑娘輪番在新郎及新郎父母都在的狀況下調侃新娘。

說在大學因前任失戀多年的往事,去日本打瘦臉針,竟還拿出大一時的照片調笑新娘那時嬰兒肥……場面一度非常尷尬,新娘不想在重要日子與閨蜜們開撕,全場一張假笑臉。新郎在旁不斷解圍,被突如其來的暗箭搞得一頭霧水。

後來我問新娘,直接撕逼好了,何苦忍著。她說:那麼多人都在,會顯得我很開不起玩笑。

我想人的內心是不喜歡被開玩笑的,尤其是那些沒有善意的玩笑。

但為什麼從小到大這樣的玩笑病毒般層出不窮,曾被人狠狠涮過的人也很善於拿別人的槽點開涮,好好的交流因為幾個“嘴欠的”搞得如同撕逼前奏。

明明場面緊張到一點就炸,惡意瀰漫,大家卻保持一個“優雅”的姿勢裝得“很開得起玩笑”,最後不了了之,暗自懷恨,該得罪的全得罪了,場面上硬是沒有人點燃那根導火的繩子。


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有的人喜歡拿別人來開玩笑,以此作樂。

當被調侃者羞愧得無地自容的時候,他卻在一旁哈哈大笑,當別人反擊的時候,他就覺得經不起開玩笑的人不配與之為好友,最後嗤之以鼻拂袖而去。

其實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應該分清楚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一句在說者覺得雲淡風輕的話,可能對於當事人來說卻是一種巨大的羞辱。

哪怕那個玩笑是客觀存在的,在顧全大局的時候,也不應該抖出來,否則最後只是損人不利己。

不要怪別人開不起玩笑,因為一切的開玩笑都是建立在尊重和不傷害的前提下的。

善意的玩笑能夠促進彼此感情的增長,而讓別人難受了還不斷加深其感官程度的,不叫玩笑,叫惡意傷害。


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玩笑,在成人的世界裡,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是一柄尖利的斧子卻做成了玩具的模樣,是一邊發動攻擊一邊哈哈大笑的藉口,是被法律壓抑已久的人性之惡得以宣洩的口子,是一種最為殘酷的道德綁架。

你總不能跟一個開玩笑的人真的生氣!這樣別人會說你多麼不大度!多麼不合群!多麼計較!心裡多麼黑暗才把人心想得這麼壞!

人性細思極恐,不能企圖去改變別人。除了在一些大家被迫推杯換盞彼此玩笑的場合割掉一些自尊心讓自己鈍一點以外,就大膽的遠離吧!

成人該懂得“剋制表達”和“點到即止”,才不會讓別人不舒服。

不需要參與,也不需要花費腦力體力意志力去冤冤相報。成年人該有成年人的相處方式,人與人需要交換的是簡單從直的心,不是暗自攀比嫉恨唯獨表面熱鬧。


沒錯,我就是那個開不起玩笑的人


大多時候,我們都極力地想要融進人群,想要被別人接納,被別人喜歡,融進別人的圈子。可是這樣努力自黑,努力跟別人一起開玩笑,結果究竟是什麼,細數下來,交到的真朋友,究竟有幾個。又何必為了酒肉朋友,噁心了自己。

適度的玩笑的確可以拉進人與人的距離,而幽默的玩笑也不是嘲笑,但帶有“惡意”的玩笑卻能擊中人心。

若你不能在玩笑開始變味時,找到突破口來避免尷尬,那麼一開始就請乖乖閉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